第78章 庙算者胜 (第2/2页)
心意思只有一条:“你啥时候娶我女儿?给个准话!”
然而,这桩亲事在文圣王眼里,满不是那么回事:张保皋手下有兵、兜里有钱,尾大不掉,本来就有点土皇帝的意思,现在又开始谋求贵族身份,若说他没有不轨意图,恐怕鬼都不信。
因此,文圣王借着朝中贵族反对的名义,给了张宝皋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我不是不想娶,但是贵族们都反对,等等再说吧!”
文圣王的这一手让张宝皋极为不爽:贵族们不同意?
反正已经“讨逆”过了,再来一次“清君侧”也没什么大不了!
消息传到京城,文圣王和朝中贵族们炸了窝:真要打,恐怕是打不过;
老老实实地娶亲,张保皋说不定还得提出更多条件,以后更难压制......
商量来商量去,终于定下了一条计策:派刺客!
于是在新罗文圣王八年(公元846年)新罗着名的勇将阎长在张保皋招待他的宴会上突然发难,夺过张保皋身边的长剑,手起剑落,将这位“海商王”一挥两段。
虽然这会儿这次刺杀行动还没有实施,但是张保皋与旧贵族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自新罗立国开始,就实施了名为“骨品制”的等级制度。
在这种制度之下,新罗国民被分作六级,从王族血统专属的“圣骨”到最下等的“平人”,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新罗的“骨品制”,将高级官职限制在“真骨”与“六头品”等级中,本质上与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印度的“种姓制度”别无二致,甚至更加严苛。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由血统筑起的高墙,就彻底隔断了“下等人”的上升通道。
正因如此,对于许多“投胎失误”的新罗人而言,到社会风气更加开放的中华上国打拼,是他们谋求阶级提升的唯一途径。
唐太宗时期的新罗子弟薛罽头的际遇,便是最好的例子:
薛罽头是下层贵族出身,尚且为没有出路而感叹。
而张保皋在新罗不过是一个出身微贱、连姓氏都没有的“海岛人”而已,想要求一个出身,更是痴心妄想。
所以即使张保皋有擎天保驾,拥立大王的巨大功劳,但是在新罗贵族眼里,张保皋还是一个“穷棒子”。
这就是黄巢把张保皋驱赶到金城的原因。
因为张保皋要想保命,就得在造反和投降之间选一条路,而很明显,张保皋逃去了金城就是奔着造反去的。
他要是想投降,在清海镇就干了,干嘛还要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跑回金城呢?
所谓庙算者胜,像黄巢这种“开天眼”的穿越人士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发展的走向。
所以他只需要顺应历史潮流,就能轻松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