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5页)
徒相承,素有〃父传子、子传孙,琉璃不传外姓人〃和〃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年代久远,技术难免失传。
还有一种往往被人忽视的原因,琉璃烧造工艺配方中含有可提高彩釉融流性和光亮度的元素铅,有很强的毒性。那些世代从事琉璃烧造的家族成员中,多因铅中毒而短寿,甚至不能生育子女,直接〃绝种〃,这在客观上导致了琉璃工艺的失传。在〃琉璃之乡〃的山西,当年名声远扬的琉璃产地的后代们现在差不多都默默无闻,或痴或傻,应该与此有直接关系。
但也有专家认为,古代琉璃工艺秘方其实并没有失传,其技术也并不是制陶业内的最难。曾对琉璃烧造工艺做过专门调查研究的南京工业大学建筑院院长汪永平教授就是这个观点。
在宋《营造法式》、明《天工开物》及一些文人笔记中均有记载:从制坯到成品,要经过二十道上下的工序,但里面的〃火候〃很有讲究,如第一次烧时,有经验的匠人会把土坯烧得〃生〃些,以利色釉进入坯体。
制作琉璃的陶土在北方称之为〃坩子土〃、〃牙根石〃,南方则称为〃白土〃。它的产地分布很广,明代以安徽当涂白土山产的白土质地最好,呈灰白色,烧成后呈白色。大报恩寺塔的琉璃构件即由此处的白土烧造。
但不论工艺是否失传,嘴上讲都没有用。南京曾有专家依记载秘密地进行工艺试验,但做出的东西却是两码事情。目前中国琉璃烧造最好的地方是北京门头沟一带,故宫修复时所用的材料即出自于此,但已与明时的工艺是两个概念了,虽然各厂家都声称自己的琉璃是正宗工艺。故宫修缮时所用琉璃是否可靠、正宗,还得靠时间去验证。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70节:明成祖朱棣建大报恩寺塔的七大谜团(5)
谜团之五:两套备件何时会出土?
上面说了,大报恩寺塔最精贵之处在琉璃,这也是过去人将之称为〃宝塔〃的原因。
从工艺失传情况来看,这也是它的最难之处。民间传说,当年即意识到这种情况,再烧是烧不出原样的,所以朱棣令工匠烧造时作了备份,以备将来损坏时替补。
当年出于建设应天都城的需要,朱元璋曾召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到南京。朱棣在兴建大报恩寺、塔时,也召集了大量匠人,特别是琉璃匠人。在宝塔山外的今窑岗村一带,设官窑,烧造建塔所需的大量琉璃构件。传说,当年共有七十二座窑场。在大报恩塔造好,这些窑场就废掉了。
明人张岱《陶庵梦忆》记载:〃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专家据此推测,这两套琉璃备件可能仍埋在离大报恩寺塔不远的聚宝山明代琉璃窑址附近的地下。
据杨新华主编的《金陵佛寺大观》一书介绍,1958年大陆〃大炼钢铁〃时期,民工在聚宝山窑址挖出了大量琉璃构件,上面均有层数和左右上下位置的墨笔字样,专家断定为大报恩寺塔上的拱门构件。南京博物院还做了一个拱门的复原模型,至今存于展厅。1959年,在附近还发现了用于存放琉璃构件的库房,可惜遭毁。
当时大炼钢铁已近尾声,在一个叫〃眼香庙〃的地方之东南方大约四五十米处,距地面两米多深的地下,当地村民挖到堆放琉璃构件的库房。库房由大块的城砖砌成,打开发现里面有整齐的琉璃构件,有的重达二三百斤,两块便可装一小板车。挖了四米深、两米宽的豁口,仍不见穷尽。村民将这些构件,做成炼钢炉用的〃耐火砖〃。后来停止炼钢了,这些琉璃构件就用不上,挖出的部件也被全部打碎。另外,还发现了半成品仓库。
1987年,南京官方成立了由现南京文物局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