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第2/3页)
泣如诉。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方能摆脱这世俗的纷扰,如那断线的风筝,自由翱翔。
夜深人静,风平浪静,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铜镜。
从此,小舟将如那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而那茫茫江海,将成为我余生的最终归宿。苏轼的这种洒脱,仿佛他的人生本就该如此,如那不羁的风,自在逍遥。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其他的就如那过眼云烟,让它随风飘散吧。
佛曰:苦非苦,乐非乐,一切皆为虚妄。执着于一念,犹如作茧自缚,将自己困于那无尽的痛苦之中;唯有一念放下,方能如那破茧之蝶,获得心灵的自由。
物质随心而幻,环境随心而化,烦恼皆由心起。心若向阳,何惧悲伤;心若向暗,何处是岸。
· 04 ·
一个人须有将生活过得平淡如水的能耐,当生活泰山压卵般袭来,他方能举重若轻地放下。
苏轼一生的多数光阴,皆在流放中蹉跎。
然而,艰苦的生活岂能压垮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他总能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般悠然。
在黄州遭贬期间,为了一家子的生计,苏轼亲力亲为,开荒种地,挖鱼塘,筑水坝,栽橘树,还托人从四川老家携来菜籽栽种。
可他并未因此而怏怏不乐,反倒觉得自己远离了尘世的纷扰,蛰居在世界的一隅,每日都能睡到自然醒,偶遇雨天尚可赖床……此等乐事,何其快哉!
食野菜时,他慨叹道:细雨斜风如轻纱拂面,带来清晨的丝丝凉意,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柳树在晴日的沙滩上恰似一幅迷人的画卷。
淮河的清水和洛河的清流如两条碧绿的绸带,渐行渐宽。雪白的泡沫和乳白色的花在午间的茶杯中如雪花般飘舞,蓼茸和蒿笋在春天的盘子中似翡翠般诱人。
人间至味,当属这清淡的欢乐。
面对自然界的旖旎风光,他亦自豪地言道:江山风月,本无定主,闲者方为主人。
· 05 ·
年轻人怀揣梦想,如星辰般闪耀;老年人沉浸回忆,似夕阳般温暖。
物是人非,知交如秋叶般飘零,但那消磨过、享受过的美好时光,却如恒星般在记忆里永恒。
在笔端,苏轼缔造了一个璀璨的世界,一个文字的帝国,一个文学的苍穹。
庄周梦蝶,黄粱一梦,人间仿若你虚幻的梦境,偶然遗落的残梦,红尘不过是一场幻梦。
苏轼感慨:世事宛如一场大梦,人生能有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在廊上鸣响。看看那眉头和鬓发吧。酒价低廉常为客少而忧愁,月色明亮却多被云彩遮挡。中秋之夜谁能与我共赏这孤独的月光。举起酒杯心中凄然向北遥望。
春去秋来,红尘似梦。你能留给岁月的,岁月能留给你的,唯有那至善至美的自己,再无其他。
古人中从不缺少真性情之人,唯有东坡,任性得犹如脱缰野马。他自评道: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这里的“任性”,是随性随缘,如行云般自由;“放旷”,是放下,因放下而心宽似海,天地为之辽阔无垠。
苏轼年逾花甲仍被流放海南。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苏轼终得北归。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他写道:参横斗转,夜色已深,仿佛三更时分,那连绵的苦雨和终日的狂风,也知晓该放晴了。
云散月明,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明珠,谁来点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天容海色,恰似一块晶莹剔透的蓝宝石,本就清澈澄明。空余鲁叟乘桴之意,仿佛是那在波涛中飘荡的孤舟,承载着对自由的渴望。粗识轩辕奏乐之声,恰似那悠扬婉转的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九死南荒,吾不恨,因为这趟奇妙绝伦的游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