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应帝王 (第2/3页)
日享用着美味珍馐,这时的她竟然开始懊悔起自己当初为何会哭得那般伤心欲绝。由此可见,谁又能断言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不会悔恨自己一开始对生存抱有过度的渴望呢?
我又怎能知晓当自己真正面临死亡之后,是否会懊悔曾经那般贪恋这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呢!仔细思量一番,的确如此呀,又有谁敢言之凿凿地断言“生”必定就是一桩美事,而“死”就铁定是一件祸事呢?
要知道,在普罗大众惯常的认知范畴里,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哪怕一人,在经历了死亡以后,能够重返人间并亲口向世人诉说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生与死二者之间到底孰优孰劣,不是吗?
然而,在那篇名为《至乐》的文章当中,庄子却别出心裁地假借一具骷髅之口,阐述了“死”所蕴含的那种无与伦比的快乐,甚至宣称即便是贵为一国之君所能享受到的欢乐,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只见那具髑
骷髅侃侃而谈道:“一旦身死魂灭,便无需再对高高在上的君主俯首称臣,也不必受下级臣子们的掣肘约束,更不用操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繁杂事务。就这样随心所欲、悠然自得地将整个天地视作自己的岁月春秋,这般逍遥快活,纵使是那些坐拥天下、南面称王之人所体验到的极致乐趣,恐怕也是望尘莫及啊!”
问题在于,对于这件事情,你究竟是否相信呢?要知道,在那一则则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寓言故事当中,就连庄子本人都是不相信的呀!所以才有了接下来庄子所说的这番话语。
庄子缓缓开口说道:“假如现在由我去请求掌管生死命运的神灵——司命,让其施展法力来恢复你的身体形态,并赐予你完整的骨肉肌肤。如此一来,你便能够重新回到父母身旁,与自己的妻儿相伴,还可以跟邻里街坊以及亲朋好友们再度相聚。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具骷髅竟然露出了不悦之色。只见它眉头紧皱,额头深深地凹陷下去,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愁一般。紧接着,从它那张空洞的嘴巴里传出了一阵低沉而又坚定的声音:“我又怎能舍弃那种连帝王所享受的欢乐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愉悦,转而再次承受人世间的种种辛苦劳累呢?”
无论如何,庄子通过讲述这两个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成功地撼动了一直以来深深扎根于我们脑海之中的那个观念——死亡无疑是一件极度恐怖、异常凄惨且让人完全难以接受的事情啊!
对死亡的恐惧,犹如一层浓厚得令人窒息的雾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将人们紧紧包裹其中,无法挣脱。然而,就在这无尽的黑暗与迷茫之中,庄子宛如一道闪耀的曙光,轻轻拨开那层厚重的阴霾,露出一个小小的角落,让一丝微弱却又充满智慧的光芒得以渗透进来。
说到底,人们那种贪生怕死、好生恶死的心态,其实不过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分别之心而已。这种分别心使得我们过分关注生死之间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和抗拒。
学习道家之道,从某种深刻的意义上讲,正是要帮助我们逐步放下这份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时,才能超越生死的束缚,领悟到生命更深层次的真谛。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原本身体并无任何明显的病症,但一旦听闻自己患上了所谓的“绝症”,精神便会瞬间崩溃,仿佛整个世界都已崩塌。而往往没过多久,这些人的病情果真急剧恶化,最终真的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可以说,他们并非死于疾病本身,而是被那个可怕的“死亡”念头给活活吓死的。
芸芸众生谈死色变,对死亡避之不及,不过是被表象的生死所迷惑罢了。
鲜有人知晓,生命如同潺潺流水,在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