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想要留下 (第1/2页)

段书瑞没想到自己学习的能力有这么差,苦读了一个多月的书,前前后后也练习了十余篇文章,可居然落得个“原地倒退”的评价。自己大学时成绩还不错,为了保研更是过着“图书馆—教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保研资格。难道自己穿越到古代学习能力还退步了不成?还是说这古文学习不比往常学习,必须需要老师的教导点拨?

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把问题看的太简单了。乾隆皇帝热爱写诗,一生写下四万三千多首诗。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一本《全唐诗》里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的诗歌,可总共才四万八千首左右。相当于乾隆一人耗尽一生写下一整本《全唐诗》。可为何没有一首他的诗留下来?原因无他,只因为他写的太差了。而究其原因,还是他缺乏诗词大家的指点,加之从元代开始诗歌逐渐走向通俗化,这才没有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乾隆终其一生都未提高自己的作诗水平,自己又凭什么敢笃定短短一个多月自学就能获得进步?

想到这里,他的双腿传来阵阵痛意,原来是腿蹲麻了。他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只知道自己的汗水从额头上,脖颈上肆意流下,浸湿了后面的领子。

“段兄,你不要这么老实啊。”崔景信偷偷移动到他身边,“你起来活动下筋骨,或是不要蹲得太标准,要不然多累啊。你放心,我是不会告诉师傅的。”

段书瑞向他勉强一笑:“放心吧段兄,我没有那么娇气。不过短短半个时辰马步,我还撑得住。”说着他闭上眼睛,不让从额头滴下的汗珠流入眼里。

崔景信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在后面坐着陪他。其实不做假也是好的,就怕师傅躲在哪个屋子里偷看呢。只是苦了他的段兄了,这么热的天气别说半个时辰,十分钟他都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眼瞅着旁边桌子上放着的一柱香已经燃到头了,崔景信连忙大喊道:“哎呀,时间到了!段兄,你可以起来了!”他将板凳踢到一边,跑过去搀扶段书瑞。

段书瑞左手撑在崔景信的胳膊上,借力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双腿已经毫无知觉了,腰部一阵钻心的疼痛,像被一千只蚂蚁噬咬过。他感觉自己头晕目眩,忙让崔景信将他扶他到一边的圆凳上坐下。那里有一片树荫遮凉,不至于热的难受。他刚一坐下,陈伯就从卧房里出来了。

“景信,他扎马步可有半个时辰?有没有偷懒?”陈伯严肃的看着段书瑞,目光中充满了审视的意味。

“弟子向天保证,段兄没有半分作伪!您仔细瞧瞧他的膝盖,还在颤抖呢!”崔景信心里有些埋怨师傅,就为了这么个不大不小的事,惩罚徒弟扎马步,还一蹲就是半个时辰。这种天气,即使是对部队里的军人而言,连扎半个时辰的马步也是一种酷刑,何况是段书瑞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呢?

“好,晚上回去后将《论语》中尊师的段落选出来,每段各抄两遍,明天上课前交于我检查。”陈伯的面色有些许缓和,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子不会作假,但这也是对他的一项考验。他想看看,段书瑞想留下的决心究竟有多强烈。

“师傅!”崔景信想替段书瑞求情。毕竟论语足足有一万多字,而且还需要将里面尊师重道的内容挑选出来。这对本来就体力耗尽的段书瑞来说,谈何容易?

“他自己都没开口,你嚎什么?三遍,你若再替他求情就是四遍。”陈伯瞪了崔景信一眼。

“是,师傅。弟子一定会…好好抄完的。”段书瑞声如蚊呐,他感觉自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摇摇欲坠。

陈伯看到他如此虚弱,体力不支的样子,也有些心疼,但他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景信,你扶着他去卧房休息一会儿,下午照常上课。”

崔景信忙扶着段书瑞进了卧房,还替他贴心的除去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