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学堂授课 (第1/2页)

段书瑞苦笑道:“师傅,就怕时间不等人啊。你我二人都知晓,两年后乡试就要开始了。我一直认为,写诗是一门童子功,如果小的时候没有打好根基,未来学习只会越来越吃力。”

“我知道写诗开始的越早越好,我也知道你现在内心是很有紧迫感的。但是恕我直言,我在你身上没有看到多少对诗歌本身的热爱,你写诗更像是机械的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告诉我,你究竟是为什么想参加科举考试?”

为了什么?段书瑞不由得一愣。过往的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他被那纨绔子弟的手下打得伤痕累累,鱼幼薇哭着将他抱在怀里;鱼父面色憔悴的半倚在床上,吃力的立下遗嘱;鱼幼薇的额头上留下了伤疤,可她却对罪魁祸首三缄其口,只因为那孩子家世显赫……他藏在广袖下的拳头不由得握紧,红血丝爬上他的眼球。他思考良久,才开口道:“在这长安城里,平民百姓在遇到强权时,就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不想再做那砧板上的鱼肉了。我想成为真正掌握话语权的人,用权力造福百姓,而不是作威作福。”只有真正强大了,才能保护身边的人,让他们不再受欺负。

陈伯听了他的一段话,深受触动。他深深的看了段书瑞一眼:“我相信你可以的。无论何时,你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他又接着道:“你的诗歌没有明显的风格,这样的诗作很容易被归为不入流的一类。从今天开始,你多看看唐代各大诗人的诗集,学着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看看哪一种是自己最能驾驭的。”段书瑞听闻此言,不由得肃然起敬。

“你等我片刻,我去取一样东西。”陈伯站起身,向自己房里走去。不多时,他拿着一样东西过来了。段书瑞定睛一看,那是一个比寻常笔筒要大一些的竹筒,里面有几十根竹签。他有些不解的开口:“师傅,这些是……?”

陈伯没有解释,下令道:“你闭着眼睛从里面抽一根罢。”段书瑞闭上双眼,小心翼翼的抽了一根竹签出来。他缓缓睁眼,只见竹签上写着两个大字——“风、雨”。他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师傅,您这是何意啊?”

陈伯露出得意一笑:“恭喜你,抽中了最好写的话题。这里面都是不同的话题,供你以后创作诗歌时用。这一周你就写有关“风”“雨”二字的诗歌吧,最少两篇,没有上限。”他认真道,“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洞察力强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诗篇。”

段书瑞恭恭敬敬道:“是。”陈伯给他拿了两本书出来,让他先自行读书领悟,然后便离开了。他一边如饥似渴的读着,一边后悔自己前世为何没将《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

中午时分,老妇人已经将饭菜做好,段书瑞肚子有些饿了。他将桌上的饭菜扫了大半,才想起二位老人没吃多少。他有些歉疚的看着老妇人,老妇人忙说:“段公子不必介怀。我们两饭量本就不大,这些菜都是特意为公子准备的。公子吃得好,我就满足了。”虽然她这么说,段书瑞也不太好意思风卷残云了。饭后,他执意包揽了洗碗的任务。之后,在老妇人赞赏的目光中,他行了一礼,告辞离开了。毕竟昨天他就告诉二位老人,今天下午自己需要回去给学生上课,顺便告诉他们调整上课时间的事。

他先回到自己的住宅休憩片刻,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才不慌不忙的向学堂走去。说是学堂有些不恰当,因为这间供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是其中一位学生的父亲出资建立的。这名学生叫郭豪,因为长得圆滚滚的被其他学生们称为“郭小胖”。他的父亲郭恒是江东巨富,未及弱冠之年便开始经商,如今拥有数百产业,房产遍布整个江东地区和长安城,家产更是达到数百万贯以上。他的父亲没有将家中独子送到德高望重的大儒门下,反而选择了他这个年纪尚轻、资历尚浅的老师。在得知他家中清贫,没有多余的房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