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灵感迸发 (第1/2页)

鱼幼薇好奇的发问:“温师傅,他父亲是做什么的啊?”

“带兵打仗的,脾气可大着呢。”

想到温璋被他爹绑在竹凳上家法伺候,疼得嗷嗷大叫的场面,鱼幼薇不禁轻笑出声。

“先生,你的学业不是很忙吗?你的师傅怎么会允许你上山呢?”鱼幼薇双手托腮,认真的看着段书瑞。

“那是因为我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啊。”段书瑞望着她那双亮度惊人的眼睛,“我给郭小胖他们留了一堆作业,并告诉他们我回来后要一一检查作业。师傅也同意我来这里,他觉得我能在这里找到写诗的灵感。”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他布置作业内容之多,要求之严苛,鱼幼薇可切身领会过。她开始同情郭小胖他们了。

“段兄,那我们下午一起去附近转转吧。幼薇,你和我们一起去吧。我去郑夫子那里帮你告假。”

“好啊好啊!天天坐在讲堂里,我人都要坐散架了。”鱼幼薇一副忿忿不平的样子,看得段书瑞想笑。

鱼幼薇早上还要回去上课,二人便继续在书院里转悠着。这里虽比不上长安城里富庶繁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少。二人一会儿去藏书楼翻翻书,一会儿去池塘旁边喂喂鱼,倒也不觉得无聊。

下午,三人一起在后山闲逛。走了一会儿,三人都闻到一股荷花的清香,便循着味道走过去,穿过一片柳树林,终于抵达了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旁边有个半亩大小的荷塘,远处还有一个小亭子。旁边的草地因为无人打理,有几株野草都长的快有鱼幼薇那么高了。荷塘的恬淡和野草的野性巧妙融合,相映成趣。

鱼幼薇在一旁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下:“累死我啦,二位先生,我想休息一会儿。”

段书瑞和温庭筠也各找了一块石头坐下,三人如痴如醉的欣赏着荷塘里的景象。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一张张绿伞,远远望去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微风习习,荷塘泛起微波,荷叶和花朵也轻轻摇曳起来,好似仙子在翩翩起舞。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薄薄的雾气笼罩在荷塘里,给叶子和花围上了一条透明的轻纱,看上去似真非真,如梦亦幻。

段书瑞凝视着那粉嫩的荷花,她是那样娇怯柔弱,却又有着文人口中的高洁品性。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当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诗人写荷花,不止写它的形,更是在写某种象征。

一瞬间,段书瑞感觉自己原本枯竭的灵感又开始迸发。

他轻轻闭上眼睛,人们都说视觉暂时封闭时,听觉会更加敏锐。果不其然,他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微风拂过叶片的“沙沙”声。这些声音被无限放大,他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他仿佛脱离了人类的肉体,化为一棵树,一块石头,就生长在这片荷塘周围。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宽广,自身又是如此渺小,就像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他一瞬间感觉自己别无所求,他想到了苏东坡,想到了李清照,想到了以前背过的所有诗句。最后,他脑子里只留下苏东坡描写荷花的名句。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言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他仿佛看到斜阳铺洒在水面上,给荷塘镀上了一层暖色。

他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急功近利,眼里只看得到高远的追求,看不到身边的美好。直到今天,他对美的感知力才又回来了。

从那种玄妙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段书瑞还在回味着。他感觉自己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明天是未知的,而只有今天才是可以把握的。

他贪婪的看着眼前的美景,从怀里掏出纸笔,还有一瓶墨汁。而后,他将白纸在石头上铺好,准备开始创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