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兄弟之争 (第1/2页)

再说公孙瓒为何要进攻袁绍,难道他不知此人出生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吗,堂堂讨董联盟十八路关东诸侯盟主天下谁人不知,但在公孙瓒眼中天下四世三公代言人乃袁术也,顺藤摸瓜引起这场争斗缘由还得从袁绍、袁术之争矛盾说起。

话说汉和帝九岁登基窦太后临朝称制,兄长车骑将军窦宪上疏请求北击匈奴。司徒袁安拍案而起极力劝阻,说匈奴并没有进犯边塞,无故出兵远征耗费国家钱财只为一己之私邀功于万里之外有理有据但没有任何效果,窦太后一锤定音只因为窦宪是她长兄。窦宪远征之后袁安又弹劾他的弟弟窦景专横如此不畏强权没有一丝退让的袁安让所有人都为他捏一把汗,窦氏怀恨在心但袁安品行高尚根本找不到报复借口。袁安因病去世数月后窦氏垮台和帝亲政,缅怀袁安廉洁奉公一心为国拜其子袁赏为郎官。

袁安有三子即袁赏、袁京、三子袁敞也官至司空。袁京之子袁汤官至太尉,袁汤也有三子即袁成、袁逢,袁隗。袁逢和袁隗分别担任过司空和太傅,这便是这便是声名显赫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袁逢也有三子即袁基、袁绍、袁术。嫡长子袁基与叔叔袁隗一样为董卓所杀,就只剩下了袁绍和袁术,袁绍年龄虽比袁术大但问题在他是小妾所生,袁术就成了袁逢一家的嫡次子,大老婆生得孩子那怕是个弟弟也比小老婆生的哥哥在家族中地位更高。但命运并没有就此抛弃袁绍。袁逢见长兄袁成因没有子嗣,便将小老婆生的袁绍过继给大哥,就这样袁绍成为了袁成的继承人,但袁成是上一代袁汤嫡长子毋庸置疑的家族大伯,关键问题出来了,小老婆生的哥哥和大老婆生的弟弟现在在家族中到底谁的地位更高,谁是袁家无可争议代言人好像已经没人能说清,看似鸡皮蒜毛小事却引发群雄逐鹿诸侯混战。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这兄弟两矛盾开始这并不是太激烈,最起码在讨董之前还是团结的,同为奔走之友成员共同效力大将军何进帐下之时袁绍能力更胜一筹,获得慕名投奔的汝南袁氏的门生故旧也更多,但官职袁术的虎贲中郎将却力压袁绍的司隶校尉一头。

董卓入京摄政袁绍、袁术先后离开洛阳一个去了冀州一个前往南阳各自发展,待袁绍组建讨董联军兄弟两再次联手共伐董卓可惜依然以失败告终,只能各自返回自己地盘继续发展。

兄弟俩倚仗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强大号召力发展不可谓不迅速,但谁才是无可争议唯一代言人依然未有定论。袁绍号召天下讨董自然对董卓所立献帝也一并予以否定,欲另立时任太傅幽州牧刘虞为帝以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效,凝聚人心重新组建关东联军再聚十八路诸侯也不是没有可能。第一个反对者不是别人正是袁术,还骂骂咧咧这小老婆生的就是没出息,继续立姓刘的做皇帝那有自己亲自登基来的爽,关键是他这个时候已经拿到了孙坚从洛阳带回的传国玉玺,一副“天命所归舍我取谁”的姿态哪里还将袁绍这个小老婆生的哥哥放在眼里。

绝不会因为弟弟的反对就此放弃自己计划,毕竟二人心怀格局、行事风格截然不同。刘虞并不敢因袁绍拥立而登基称帝才是问题关键所在,并派田畴为使前往长安向献帝表示自己不但不会称帝还会会想办法营救献帝。

献帝自然喜出望外恰好刘虞的儿子刘和就在自己身边任侍中一职,于是下令让刘和做自己的使者联络刘虞。

恰好刘和出长安后要经过南阳,袁术知道此事立即把他给扣了下来,以此为筹码要挟刘虞,顺便还抛出一颗甜枣说自己可以出兵与刘虞一起营救献帝。

这一没有太高技术含量伎俩连手下一言不合就拔刀的公孙瓒都看出了,劝刘虞不要派兵无果便一不做二不休偷偷派人联络袁术怂恿吞并刘虞派出之军。

当刘虞数千幽州骑兵抵达南阳,果然被袁术随便找个借口吞并为己所用根本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