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3/4页)

他,多派点人手。要是真的过分了,就抓去见官。我们开门做生意,和气生财。崇明街腊肉飘香,富贵繁华处,车马来往,一些贵人们,忙着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徐府门口,更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今年春闱,主考官便是徐光启。徐光启主考公正,但多多少少混个脸熟,给人留下个好印象。京城一些才气名声都不错的士子,借这个机会,上门拜年恭贺新禧。

因为杨帆的离去,王絮儿便被徐蓉接到了徐府,和她做个伴。王絮儿坐在屋内,看着那本苏青留给她的书,如苏青所说的,她确实很有天赋。麻衣相术,讲究的便是天分和感觉。若是王絮儿在天桥下支个摊,估计那帮骗吃骗喝的瞎子就不用做生意了。

她抚了抚青丝,便有几缕头发落在手上。她的脸色稍显憔悴,最近梳头,总是掉落许多头发,吓得她都有些不敢梳头发了。徐蓉进屋来,嘴中喃喃道:“这帮呆子,堵在家门口,真和一帮臭虫一样。”

“蓉儿姐过来有事吗?”

徐蓉握了握絮儿的手,笑道:“本来是找你出门去嘉福寺的。那个你杨大哥不是出海了,替他在那边烧柱平安香。”

“嘻嘻,蓉儿姐什么时候对杨大哥这么关心了?”王絮儿眸子中闪过一丝狡黠,将书掩在嘴前偷笑着。徐蓉脸一红,道:“这算关心吗?他万一出事了,那你这丫头怎么办?还不是为你着想?”徐蓉故意解释道。

“怎么了?絮儿,怎么闷闷不乐的?是不是徐府的饭菜不合胃口?”徐蓉突然看到絮儿脸色的一丝难看,便问道。

“蓉儿姐,自从爹娘死后,也就你和杨大哥算是我最亲的人了,不过我终究还是要回巴蜀的。我在想,若是絮儿以后真回了巴蜀,还有没有可能再见到你们……”

“傻丫头,怎么会。就算你回了巴蜀,就算你不来看我,我也回来看你呀。对了,前些日子寄回巴蜀的信有消息了吗?”

王絮儿摇摇头,“杨大哥没说,估计没什么消息。”徐蓉思忖片刻,道:“这样,你在写一封,听我爹说,正好有个将军要会巴蜀,我去求求爹爹,托他给你带去,如何?”

王絮儿眉梢一展,喜道:“那好,我这就写。”

“那好,我先走了。”徐蓉笑着起身离去。王絮儿起身相送,回身时,一滴滴血,从鼻腔流落,染在衣上……

第149章 西北息,西北兮!

(前边上传的那章错乱了,重新发了一遍。)

黄土高坡,贫瘠裸露的土地上,覆盖着皑皑的白雪。骨瘦如柴的老头坐在窑洞边,拿着拾回来的柴火,生着火。他靠在墙上,抬头望望天,沉默不语。

锅子里啥也没有,干烧着一些雪水。老头小眯了一会儿,感觉旁边坐了个人,便问道:“何人?”青年戴着顶破毡帽,转过头来,“莫慌,过路人。落个脚。”老头立起身来,忙问道:“有吃的没?”

男子摇了摇头,将手插在袖子里打盹。老头失望地靠回到原来的地方,叹了一声,“老天爷不给活路啊。”

“朝廷不是拨发粮食了吗?怎么,没去领?”男子眼睛依旧眯着,老头也没去看他。两人更像是在说梦话一般,只不过对上话了。

“哪里来的粮食。哼,不把粮食收走就不错了。年前来的那波粮,都用来充当军饷,打垮那些赤脚造反的骨头了。哪里来的粮食给我们吃?怎么,你领到了?”老头声音中带有一丝疑惑和嫉妒,好像这个小伙子真的领到了一般。

“我说呢。原来是后援补给到了,怪不得。”男子耸了耸肩,脖子咯得有些不舒服,便垂下头来,“老丈,有水喝没?”

“锅里有,自己舀。听你这口气,你也是赤脚造反逃回来的?”老头问道。

“是啊,刚从庆阳逃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