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 (第1/5页)

这位金将说完之后才发现,瓜尔成都状若痴呆,双目无神,似乎魂游天外。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远在两千里之外的宋军,怎么可能事先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上京东南角?大定防线十几万兵马是干什么吃地?沈王兀术不是在前线吗?

“不好!本官得马上入宫!”瓜尔成都终于反应过来,连朝服也不及穿,飞快的向衙门久跑去,甚至连右脚上地鞋子也跑掉了。

天色已晚。夜幕降临,上京一片黑暗,除呼号的风声之外,再无其他声响。瓜尔成都骑着快马,直奔皇宫而去。海陵王不在京城,朝廷没有主事之人,唯今之计,只能请示太后与圣上。

金国的皇宫,与大宋相比,也就是一个富商在开封府的住宅。占地不过十几亩。宋军兵至龙化的消息,马上传到了太后的耳朵里。金国皇帝年少。不能理事,太后又是一个没主见的妇人,孤儿寡母,一切任人摆布。在听到兵部地上奏之后,这对母子大惊失色,没有了主意,还是在瓜尔成都的提醒之下,才迅速召集在京官员,进宫议事。

大殿之上,灯火通明,巨大的火把把殿堂映照得如同白昼。身着皮裘,头戴毡帽的金国大臣人行色匆匆,奔入皇宫,太后圣上连夜召集,不知所为何事。近年来,大金帝国流年不利,接连战败不说,国内也是动乱不已。先是旧臣们把持朝政,后来海陵王又发动政变,夺取统治权。相反,邻国大宋却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幽云大军蠢蠢欲动,才开国十几多年的大金帝国,处在极度的高压之下。

圣上与太后临朝,细心的大臣们发现,少年皇帝脸色惨白,坐在龙椅上琶发抖,太后也是坐立不安,眼神飘忽不定。

行过大礼后,太后向下叫道:“瓜尔成都,你把前线战事通报于诸位大臣。”

战事?什么战事?难道前线又打起来了?莫非是传说中地宋军北伐开始了?群臣心中一凛,知道有事发生。

“是,臣刚刚接获龙化军报。宋军两日之前,突然出现在龙化城外。兵力不祥,宋军本欲绕过龙化,直奔上京,但龙化守将卑工,亲提大军出城迎敌。双方血战半日,各有损失,战事目前仍在持续,卑工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一语既出,满堂皆惊!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宋军在哪儿?在两千里以外的幽云十六州,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我大金国的腹地?前线可有是十几万大军!还有我国最优秀的将领!群臣像炸开锅一般,议论纷纷,殿头值事官连叫四声肃静,大臣们却是充耳不闻。

“事情不太对啊,两千里的距离,宋军是怎么过来地?”有大臣百思不得其解。

“本官私下听说,宋军骑兵是精锐之师,得了幽云十州后,那王钰大兴马政,估计大定防线已经被攻破了。”这位大臣忧心忡忡。

“唉,国难当头啊,女真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这时。年仅十八岁地皇帝见局势控制不住,欲哭无泪,哀声问道:“列位大臣,如今宋军兵临城下,众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问题一出,下面一片沉默。原来的旧臣还没有从政变的恐怖中走出来,不敢妄言,而完颜亮的党羽因其不在京中,也不便发表意见。

那太后见群臣默然不语,责问道:“众爱卿都是追随太祖太宗东征西讨地元勋。如今敌军兵临城下,何故沉默?国难当头,难道就个忠臣么!”

众臣面有惭色,良久,一人起身奏道:“圣上,依老臣愚见。各处兵马都未见动静,只有龙化一处报急。由此可知,宋军并非全线进攻。这支宋军,当是孤军深入无疑。如今龙化告急,仪坤离龙化最近,不如调仪坤兵马火速救援,是为上策。”

“不错!仪坤有沈王千岁一手缔造的重骑兵拐子马。平原作战,以一挡十!请圣上降诏。星夜调仪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