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峥嵘岁月——福建苏区文物展》 (第3/5页)

绎以福建苏区革命故事为蓝本的短剧。

舞台上,红军战士们目光如炬,面对枪林弹雨毫无惧色,奋勇向前冲锋。每次举枪射击,那紧绷的肌肉、决绝的表情,都彰显出破釜沉舟的决心;为百姓送物资时,他们的面容瞬间柔和,嘴角上扬,露出温暖的笑容,脚步匆忙却又小心翼翼,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表演落幕,演员们走下舞台,与罗辰和陈瑞围坐一团。一位演员眼眶泛红,声音略带哽咽地分享起自己爷爷的故事:“我爷爷就是当年的红军战士。他曾跟我讲,即便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可大家心中都有一团火,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

有一回,爷爷所在小队执行任务时,不幸遭遇敌人埋伏,形势万分危急。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凭借顽强意志和精湛战斗技巧,硬是突出重围。爷爷说,那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必须完成任务,守护好身后的百姓。”

罗辰听得眼眶湿润,忍不住问道:“那您爷爷后来怎么样了?”

陈瑞则从更理性的角度询问:“当时苏区的物资补给主要靠什么渠道呢?”

演员接过话茬,神色庄重地说:“我爷爷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受了重伤,落下了病根,但他从来没后悔过。他总说,能为国家和人民出一份力,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另一位年轻些的演员接着回答陈瑞的问题:“物资补给啊,主要靠百姓支援,还有咱们红军自己开垦荒地、生产自救。那时候,军民一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演员们都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

这时,罗辰又开始发挥他的脑洞:“我觉得当年那些战士肯定都有超能力,不然怎么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能打胜仗!说不定他们偷偷练了什么绝世武功,一掌就能把敌人击飞。

像我这种‘战五渣’,去了估计只能当后勤,还得小心别把粮食给偷吃了。”

说着,罗辰突然站起身,模仿战士冲锋的动作,嘴里还喊着“冲啊”,那夸张的模样逗得演员们也忍俊不禁,现场气氛瞬间轻松起来。

一位演员笑着说:“你这动作,还挺有那股子劲儿,就是姿势还得再标准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欢笑与交流中,对那段历史的感悟愈发深刻。

在“科教文卫别样红”单元,陈瑞被一张苏区学校的照片吸引。照片镶在一个木质相框里,边框已经有了斑驳的痕迹。照片里,孩子们坐在简陋教室里,桌椅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缺了一角,但孩子们的眼神却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衣服打着补丁,却都穿得整整齐齐。教室的墙壁上,挂着简单的黑板,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粉笔字,那是老师用心书写的知识。

,!

陈瑞向演员询问,演员讲述苏区重视教育、努力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故事。

罗辰也凑过来,好奇地问:“那他们课余时间都玩啥呀?不会是玩‘谁能找到最多野菜’的游戏吧?要是我穿越过去,肯定能拿冠军,毕竟我对吃的可敏感了。

说不定他们课余玩的游戏是‘谁能最快背出最长的课文’,那我去了肯定输得底儿掉,我背课文就像蜗牛爬,慢得不行。要是玩‘谁能说出最多美食名字’,那我绝对是王者,能从街头小吃说到米其林大餐 。”

陈瑞无奈地看他一眼:“你就不能想点有意义的事,整天就知道吃。你知道吗,苏区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依然重视教育体系建设。他们克服物资匮乏、师资短缺等困难,创办列宁小学等学校,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传播革命思想。

同时开展成人识字运动,让许多目不识丁的百姓能够读书看报,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有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