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120集《妙法莲华经》 (第2/7页)
心性“本自清净”,还要观一念心性“本自具足”。就是佛陀的所有依正二报,是我内心本具,是我内心所造。你要观到具足你才可以见佛。你如果只观清净,蕅益大师说,那这样子何异权乘?那你跟权乘有什么差别呢?你整天只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三乘的空性,虽然他一开始是心外求法,但是他最后的效果也是净化内心,他也是修清净。所以,他能够见佛,就是他观心又观具,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又观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他才见佛。
所以,我们要知道,见佛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他是在相似位见佛。理论上是一定要到圆教初住,破无明证法身才可以见佛,那个是因为修理观的人特别。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一个人,你不管从圣道的自力法门,还是从净土宗的感应道交,要见佛只有一个捷径,就是从内心中去见佛,从理观。
这个世间上的确有些人比较容易往生,有些人比较不容易往生,这是事实。哪些人容易往生呢?因为他找到见佛的捷径,就是从内观下手,观照你一念心本自清净,观照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你心具,是你念念念佛的时候创造出来,你这个人容易见佛。那你如果是从圣道门,你见到的就是十方诸佛,净土宗见的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一定要跟理观相应,这是捷径。你一旦心外求法,那这个就不是捷径了,那就是落入因缘所生法了,那问题就复杂了,非常复杂了。所以,三乘的果证是见法;一佛乘的果证,它一定有一个指标,见佛,并且见的是报身佛。
戊二、灭后五品 分二:己一、粗格量后四品功德;己二、广格量初品功德
前面讲到“四信”,现在我们讲戊二的“灭后五品”。
前面的“四信”是利根人,他不必太多事修,他直接从理观下手,最后就是在定中见佛。定中见佛,就知道这个人理观成就了,入圆教的相似位了。那么,如果我们是佛陀灭度以后的五浊恶世的钝根人,怎么办呢?钝根人就必须要修“五品”了。他的事相就要多了,要随喜、读诵、说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就是我们佛灭后的钝根菩萨修的。
己一、粗格量后四品功德 分二:庚一、长行;庚二、重颂
庚一、长行 分四:辛一、起随喜读诵;辛二、加教人受持;辛三、加兼行六度;辛四、加正行六度
这个地方先看长行。
辛一、起随喜读诵
长行当中先看“起随喜读诵”。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
这一段把初品跟二品一起讲,随喜品跟读诵品,但是它的重点在读诵,我们看经文就知道。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你听闻这个《法华经》一佛乘的因果,了解“妙因妙果不离一心”以后,能够信解而不毁谤,而且不但信解,进一步能够随顺观照而生欢喜。简单地说,就是信解,又观照又欢喜,那么这个就是初品随喜品,就是信解以后能够随顺观照,心生欢喜。经文当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初品的功德,因为佛陀再讲<随喜功德品>,另外安立一品来详细地说明,所以这里只是提出它的相貌。
这段经文主要是要讲读诵品的功德,我们看第二段就知道。
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 ,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这以下我们看读诵的功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