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集《妙法莲华经》 (第4/8页)
地请佛陀能够慈悲,不要舍弃他们,再为他们开导。
庚二、如来垂答分三:辛一、抑扬发起;辛二、正说譬喻;辛三、劝信流通
我们看佛陀是怎么回答的。看庚二,“如来垂答”。有三段。
先看辛一的“抑扬发起”。看经文。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这段标题叫做“抑扬发起”。这什么意思呢?抑就是佛陀先压抑,就先责备,先一段的责备。就是请你们注意,责备一下;然后再扬,再称叹他们。透过一种畏爱兼抱的方式,来使令大家专心地听闻以下的法义。
我们看佛陀先责备。
“尔时,佛告舍利弗。”佛告这些舍利弗们说:我先前在〈方便品〉不是说过吗?三世诸佛,所谓的五佛:过去、现在、未来、释迦佛跟十方佛,出世说法都是用因缘说、譬喻说跟言辞说,来宣说三乘的方便法门。三乘的方便法门,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趋向涅盘,都是趋向无上菩提。我在〈方便品〉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三乘法门虽然下手不同,但每一个都是趋向佛道的,“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法”。所以,在佛陀的观念、在佛陀的规划,其实没有声闻、缘觉这两个词,那是一种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道,其实通通是成佛之道。在我的观念只有成佛之道,只是说你是直趋佛道,还是阶段性的成就佛道。没有所谓的声闻道,也没有所谓的缘觉道;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佛道,所以所有人都是菩萨。我在〈方便品〉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个地方是先一个责备:讲那么清楚,你们还没有听懂。先责备一下。
然后再赞叹。然而,舍利弗!我现在再以种种譬喻的方式来发明这个“会三归一”的观念。毕竟,即便是有智慧的人,还是要以譬喻来得解的。这个地方也是先责备再鼓励。这里等于是把前面的〈方便品〉的核心思想,所谓的一佛乘,开出四一——教一、理一、行一、人一,就是蕅益大师说的“近果说差别,究竟归一乘”。就是你修四谛、十二因缘,虽然成就了涅盘,这个是暂时的;其实你继续走,还是可以成佛的,这个成佛的路没有断绝的。
辛二、正说譬喻分二:壬一、长行;壬二、重颂
没有断绝要怎么理解呢?我们看以下的佛陀的正说,看辛二的“正说譬喻”。正说譬喻等于是讲出两个譬喻:先讲三界火宅,再讲三车一车。先说明三界的问题是什么,第二个再说明解决之道是什么,三车一车是解决之道。这个地方有两段。
壬一、长行分二:癸一、立喻;癸二、合法
第一个是长行,壬一的长行。
癸一、立喻分二:子一、总喻;子二、别喻
长行当中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里面又分成总喻跟别喻。先一个简略的譬喻,再一个详细的譬喻。
子一、总喻分五:丑一、长者喻;丑二、舍宅一门喻;丑三、五百人喻;丑四、火起喻;丑五、三十子喻
丑一、长者喻
我们先看总喻的第一段,长者喻。看经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
这整个譬喻当中的主角,就是这个大富长者,所以要把这个长者的情况做一个解释。
佛陀告舍利弗说:若国、邑、聚落。这个长者他同时有三个地方: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比较大,这个比喻实报庄严土;邑就是这个国家里面的某一个县市,这比喻方便有余土;聚落比较小,就是一个小乡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