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63集《妙法莲华经》 (第2/9页)
解两种自己:第一个是因缘中的自己,第二个是真如中的自己。一个是权法的调伏跟引导,一个是实法的安住。
我们过去也曾经举一个例子,来知道权法实法的操作。说过去有一个猎人,他去打猎的时候抓到了一只刚出生不多久的老鹰。他把这只小老鹰带回来,刚好他们家的母鸡生了一窝小鸡,他就把这个小老鹰交给母鸡来带。那母鸡反正带很多小鸡,多带一只也不多。但是这只小老鹰长时间跟母鸡在一起,学习它的行为,受各式的色声香味触法的熏习。等到它长大以后,猎人希望它能够扮演老鹰的角色,帮他打猎,但它始终飞不起来。猎人就失望了,就把它带到悬崖上,把它放掉,自由落体。当然,当老鹰面临死亡威胁,快要落地的时候,它的本能出现了,展开翅膀,然后飞向天空。
这个猎人失去了这只老鹰,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他知道实而不知道权。他只知道这只老鹰本来是老鹰;他不知道这个老鹰经过母鸡的熏习,它已经有母鸡的习气了。只知鹰、不知鸡,这就是猎人犯的错误,执理废事。你只知道真如本性本来清净,但是你忽略了你在因缘当中所累积下来的、因缘造作的善根力跟烦恼力。如果这个猎人能够知道它本身是一个老鹰,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熏习,它有了鸡的习气,他能够多一点善巧、多一点耐性,权法妙、实法妙,他很快就能够恢复它老鹰的本性。
,!
佛法也是这样。就是说,今天佛陀不在了,但是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法门都在!所以,我们现在的修法要比佛在世多一道功夫,就是了解自己,因为没有人可以为你开药了。了解因缘中的自己,了解真如中的自己,理观事修怎么来调配,这个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药草喻品〉。
辛二、重颂 分三:壬一、颂法说;壬二、颂立喻;壬三、颂合法
我们看讲义,辛二的“重颂”。
〈药草喻品〉主要是两大段:一个是长行,一个是重颂。重颂当中分成三段。
壬一、颂法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破有法王 出现世间
随众生欲 种种说法
如来尊重 智慧深远
久默斯要 不务速说
有智若闻 则能信解
无智疑悔 则为永失
是故迦叶 随力为说
以种种缘 令得正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陀把前面的长行以偈颂再重新说一次,说:“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佛陀出世之前是怎么回事?第一个,“破有”。佛陀今天敢现出佛身来度化你,他一定是破除了一切有漏的生灭因果,包括分段生死,也包括了变易生死。这个是破恶。他还得要怎么样?他还要通达一切的权法实法,叫“法王”,就是他对权实二法要能够得大自在。所以,一个完全准备好的,一方面破有、一方面是成就法王的这么一个佛陀出现世间,他当然第一个面对的就是怎么度化众生。
我们看他采取的方法。“随众生欲,种种说法,如来尊重。”佛陀说法不是把他自己的东西现出来,佛陀是看你的需求。佛陀向内是破有法王,向外是满足众生的需要,所以他必须根据众生的善根跟他的烦恼,开出不同的五乘的权法。所以这样的佛陀是怎么样?“如来尊重”,可尊可重。为什么?因为佛陀一方面智慧深远,佛陀自受用,通达诸法实相;一方面,他面对众生的时候,“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佛陀以大悲心务实地面对我们的因缘。这个人的善根是人天乘的,是二乘,还是菩萨乘,佛陀必须要从他的根机来开出五乘的方便。
为什么要方便呢?这以下很重要的观念说:“有智若闻,则能信解;无智疑悔,则为永失。”如果佛陀不考虑众生过去的因缘和他的善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