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轩辕瑁身世 (第2/4页)

好书推荐: 我的分身在星空彼岸

到,与李光弼合兵,唐军在嘉山与燕军决战,大破狼军,斩首四万级,俘一千余狼人,并战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闻讯,纷纷归顺唐军。

慕容禄处境困迫,心绪惶急,打算退兵回范阳。武宗想出关迎战,问计于郭子仪。

李郭二人认为龙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均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断掉敌军退路,促使敌军内部溃散。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武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武宗轻信谗言,对郭李良谋置之不理,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李隆基和轩辕瑁再次相遇。

“十八年啦,寿王应该知道真相,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勒。”

轩辕瑁感觉李隆基隐瞒许多重大事件。“甚麽身世之谜?”

“我说,你可能不信。就让你的母亲武惠妃说罢。”

轩辕瑁被母亲的一席话惊呆勒。难怪他看到李隆基,有别样的亲切,难怪两人长得那么相似。

武惠妃便将自己跟李隆基的情感说了一遍。“母亲当日,是迫不得已,才被送入宫中。但母亲心里,从来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你的爹爹李隆基。”

,!

轩辕瑁大惊,后退两步道:“母亲,你疯勒。你说的都是疯话!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传出去,是要掉脑袋的!”

“母亲没有发疯,母亲一直爱着临淄王,也就是你的爹爹。而他也深深爱着你的母亲。”

李隆基走上前,握着寿王的手,盯着他眼睛道:“记住,你的真名叫轩辕瑁,你的爹爹叫李隆基。你一定要争取当皇帝,李家的江山,不能落给轩辕家。”

轩辕瑁低声道:“孩儿明白勒。”

“眼下就是一个机会。皇帝带兵在外,都城空虚,咱们父子可以趁机起事。倘若成功,你便当皇帝,倘若失败,爹爹只有一死,也不连累你。”

“再等下去,爹爹可能比轩辕皇帝走得更早。那样会死不瞑目,爹爹要在有生之年,看到皇位重归李家。”

“孩儿愿助爹爹一臂之力。倘若成功,皇位归爹爹,孩儿怎敢妄图皇位?”

李隆基瞪大眼,望着寿王,颇感意外。“爹爹老了,不图皇位。只是不想让李家的皇位流失。”

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敌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敌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敌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敌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龙关。龙关外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后面溃兵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二十万军队,逃回龙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逃兵们都害怕狼军追赶上来,争抢道路,互相践踏而死的士卒不计其数。

陕郡太守窦庭芝投奔河东。慕容禄派崔乾佑驻守陕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