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3/4页)

过很多书,不论是古代的现代的,只要是小说,他大多都会翻翻。而在所有的书中,如果不算现代的种马小说的话,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一本,《济公全传》!

《济公全传》的立意或许是好的,无非是导人向善之类,但里面透出的道理,不知道是不是在有意恶心人,总之非常令人腻歪。

单说里面有一段,说什么一辈子为恶的人,只要真心改过做一件善事,那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反之若是一生为善的大善人,临死前做了一件恶事,那就是天下第一大恶人。

先不说这种逻辑合不合理,单说这种功过乱抵,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说的话。

在安逸心中,功是功,过是过,什么时候能这么混淆了?就算是将功折过、功过相抵,但也不能这么乱来吧!

好嘛,做一辈子好事,临死杀个狗就得下地狱,杀一辈子人、弓虽。女干妇女、拐卖儿童,临死前救条狗就能成佛,真不知这是佛家的思想,还是作者高端黑,故意黑佛教。

但不论那种,这本书都是围绕着这种思想,而且更可气的是,整本书除了济公身边的就没一个好人,没一个智商正常的。

单说强。奸犯吧,里面有名有姓的就不下十个,但问题是大多都没得手过,也不知道使迷药,也不知道晚上去,就愣了吧唧光天化日去,去了女的一叫人,也不跑也不打晕,拿起刀来就杀,杀完了就跑,反正奸没奸成,最后让济公拿了下狱。

这就跟送经验一样,就好像人家活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等济公出来,然后上去送人头,成全济公的一世善名。

更可气的,别的强。奸未遂的济公三两天都能抓去交给官府,偏偏有个叫华云龙的,先奸后杀好几个,济公还一直不着急抓,一直跟在屁股后面,就好像做剧情任务一样。其实说白了,也未必没有凑字数的嫌疑……

葱郁的树林中,安逸的表情看不出喜怒,一双眼光芒闪烁,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发出了一声轻叹,就似乎,懒得放弃什么……

叹息之后,他抬头看向不远处,那里有一条小路贯通树林,遥遥不知通向何处。

安逸微微沉吟,忽然甩开大步,踏上小路渐行渐远。目标,却是树林深处……

密叶下,零星的阳光撒在身上,影影绰绰间,使他的背影显得越加捉摸不定……(未完待续)

ps:依然6500,一更~

第一百六十五章 捣乱

却说安逸一路向树林深处走去,一路上芳草萋萋,树绿茵浓,他也不管身处何地,绕有兴致的两旁景色,以图对天地之道多有领悟。

他现在意识世界中的天地,天上还差日月,地上差草木山川,所以当然是要对这几者多加体悟,争取早日完善,将整个世界搭建起来。

如今他为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寄情山水,遥望日月,暗掌阴阳,体悟五行。天之道在于阴阳交会,地之道在于五行生克,这句话或许并不准确,但却是安逸如今的体悟。所以阴阳、五行亦在他计划之内。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毕竟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金、土,草树为木,川海为水,日照木而生火,这一切之间都是互有关联的。

而安逸此时体悟这些也比之前要快的多了,不仅仅是道行的增长,最主要的还是有人道相助。

人道秩序大体分为十二家主体,其中道家、阴阳家、农家、墨家,正是以窃取天地之道为能。

而现在安逸得了人道助力,自然对领悟天地之道更加容易,是以虽想早日成道,但姿态却甚为悠闲。

一路上走走停停,他也不施展什么法术,就像普通人一般。可他走着走着,却发现四周树木从少到多最后竟又逐渐稀少,跳眼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