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太后劝降说 (第2/2页)
了几口。
人参汁一旦下喉,庄妃再次进奉时,他便难以拒绝。
一连几天,洪承畴绝食不仅不死,反而越活越有精神,渐渐有了生的欲望。
庄妃温言软语,直透洪承畴心扉,他不由得开始进食。
见状,庄妃更是尽心尽力,日夜侍奉在他左右,喻以事理,晓以利害,不断劝慰。
定力不够的洪承畴终究抵挡不住庄妃的魅力与引诱,意志开始动摇,决计降清。
而因为这位庄妃的儿子福临做了皇帝,她也被称为太后,故称“太后诱降”。
这种事情不论真假,却代表了反清人士及明朝遗民的观点与情绪。
当然了,顺治时期,太后庄妃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风流成性的她在入关前色诱洪承畴,也就不在话下了。
而崇祯也是对这个故事最为满意。
且不管是真是假,可“太后诱降说”对洪承畴的“杀伤力”极大,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士,以传统道德而论,好色、滥情是最令人不齿的污点。
如此一来,洪承畴不仅背叛了民族大义,即使个人品性、道德人格也极其卑劣,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的无耻小人。
“太后诱降说”流传甚广,以至后世仍是“主流”,并由此演绎出“优人诱降说”等其他民间传说:洪承畴喜好男宠,便以优人加以引诱,因之失节。
总之,对于这些故事的流传,崇祯那是一向喜爱。
毕竟个体生命多活几年或少活几年,在人类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在数量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在乎质量的优劣与品格的高下。
然而,洪承畴面临的却是自己无法掌控、难以摆脱的两难境地——生不容易死更难。他想死,明朝也希望他为国捐躯,可清廷却千方百计地想让他活下去,当然是换一种活法“革心洗面、弃明投清”为清朝而活。
这种“活”是有条件的,是有所付出的,必须以突破底线、背叛道义、放弃信仰、出卖灵魂为代价。
这就考验洪承畴的修炼与功夫了,如果他坚如磐石、威武不屈,就能流芳千古,譬如史可法,不管个人能力如何,可却保留了汉人最后的气节。
而如果他意志薄弱、贪图荣华,就会堕入深渊。
结果世人皆知,他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变节降清,多活了二十三年。
洪承畴个体生命的延续,所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便是汉人的血雨腥风与整体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