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 (第4/5页)
,又不是为我出力,怎么好象说得两兄弟在作交易一样?但王战既然都说出这个话来,事情就已经没有转地余地了。
心中暗叹一声,王轼无可奈何的说道:“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臣弟自当遵命。”
见弟弟让步,王战心头稍宽,背靠龙椅叹道:“唉,这些天尽为了吐蕃之事劳神费力,现在如今定下来,只消再召呼延灼授以兵权,就可以出征。等些日子,裁了水师,这笔军费就足够了。”
王轼闻言,霍然起身!失口问道:“圣上要裁撤水师部队?”
王战没有料到弟弟这么激烈的反应,疑惑道:“正是,东海南海两支水师部队,多年来未有作战任务,空耗了许多银钱,朕想裁撤水师,将水师军费挪作马步军平乱之用。”
王轼心头大骇!真不知何人心肠如此歹毒,竟然提出裁撤水师的办法!东海南海两支水师,多年来守护国家万里海疆,何谓空费银钱?大燕海上贸易兴旺发达,几十年来成倍增长,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海上贸易之所以如此兴盛,就是因为我们国家背后有一支足以傲视四海的强大水师部队。东洋,南洋诸国,以及海上盗匪,皆畏惧我大燕水师,从而不敢侵扰商船,这才保证了海上航线的安全。如果裁撤水师,多方势力再无顾忌,那时候,国家财政倚之甚重的海上贸易,就受到毁灭性地打击!
“陛下!”王轼衣摆一掀,拜倒在地,“陛下!此举万万不可!若裁撤水师,必将陷海上贸易于万劫不复之地!”
一阵错愕,王战问道:“二弟所言,莫非太过?裁撤水师,何至于威胁海上贸易?我中华声威,远播四方,四海诸夷皆欣然向往,何人敢动我海商?”
王轼再三叩头:“陛下,文化再兴盛,若没有强大的军事实作后盾,只是空谈!若人家欺负到我们头上,讲理是讲不退敌人的!还得靠武力解决!东洋。南洋诸国,之所以与我通商,畏我如虎,都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如果他们敢触大燕逆鳞。我水师部队就可远涉重洋,直接打到他们家门口。陛下,臣弟冒死进谏。万万不可裁撤水师!”
王战见弟弟如此强烈的反应,一时为难:“若不裁撤水师,国家哪里来地军费平乱?”
“陛下。吐蕃作乱,只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缡。臣弟咨询过兵部韩公,吐蕃叛军,看似星火燎原,入目皆是,然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要燕军歼灭其代表,余众必作乌兽散!陛下。吐蕃境内,人民尚未开化,其上层视民众性命如草芥,要打要杀,皆凭喜好。律法完全不保障平民的利益。我中华自古便有‘人命关天’‘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古训。若得平定吐蕃,推行我中华之制度。传授我中华之文化,将土土牛羊,分于百姓。以收其意。将吐蕃上层人物,赐以爵位金银,以安其心。吐蕃必诚心向我!”王轼一番言论,王战闻所未闻。对于吐蕃,他也只是知道其在大燕西部,幅员辽阔而已。
此时见番意见,惊奇地问道:“果真如此?朕原以为,吐蕃领土小半,其人口自当甚众,实力也不可小视,若真如贤弟所言,不足惧也。”
“陛下,吐蕃人口臣弟虽然不知,但据大臣们所言,十五年大战,燕军时常纵横于高原之上,罕见人烟,以此观之,吐蕃之人口恐怕还没有东京来得多,完全不足畏惧。其军队,缺少系统训练,武器装备更是无法与我比拟,只要主将有敢战之心,不日必将平定叛乱。”王轼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再三阐述意见。
王战听得入神,渐渐欣喜起来,待王轼说完,赞叹道:“二弟真人不露相,以朕观之,朝中大臣也未必有如此远见灼识,真大燕之幸,朕之幸也。好!裁撤水师之议,暂且搁置吧。”
建康二年六月,皇帝王战封呼延灼为西南行军元帅,赐金甲御马,加大司马头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