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魏晋最后的战役14灭国 (第1/2页)
此刻的虎牢关,喊杀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遮天蔽日。魏国皇帝曹髦与晋国皇帝司马炎之间的双龙之战已然进入到了白热化的惊心动魄阶段。
原本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曹髦,此时脸上已不见了先前那从容不迫的神色,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谨慎。正所谓人越是发展顺遂,地位越高,便越是小心行事,如履薄冰。而今,在曹髦的精心治理下,魏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国力蒸蒸日上。正因如此,他清楚自己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轻易去冒险赌博。即便眼下看似胜利在望,但他仍要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变数做好万全准备。
于是乎,曹髦当机立断,下令调集徐州、扬州以及荆州的大批兵马火速驰援豫州。其目的不言而喻,一旦战局有变,这些后续增援部队便可成为一道坚实的防线,阻止晋军趁虚而入,进而有效保护豫州乃至魏国都城免受敌军的肆意践踏和破坏。
就这样,曹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放弃主动出击攻打虎牢关,转而选择一种更为稳妥、保险的策略——坚守防御。此时由于晋军兵力占优势,所以曹髦不能轻举妄动,必须稳住阵脚,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巩固豫州的防线,从而增强己方的防御力量。与此同时,他希望援军能早日抵达战场,为自己带来新的希望和转机。
然而,与曹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炎这边的行动。此刻,司马炎正与钟会等一干将领指挥着大军,朝着许昌一线的魏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猛烈而疯狂的攻击。尽管每一次冲锋都会造成大量士兵的伤亡,但此时此刻的他们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国家危在旦夕,几乎到了濒临灭亡的边缘,如果再不拼死一搏,恐怕就真的毫无生路可言了!
司马炎心中有着清晰的盘算: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击溃眼前的魏军,若能成功活捉曹髦自然是再好不过;即便无法做到这点,至少也要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径直奔向谯城。如此一来,便可如同釜底抽薪一般,给予魏国沉重打击。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吸引其他地区的魏军前来增援,从而分散敌人的兵力,为自己以及身边的世家势力创造出突围逃生的机会。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生存希望,司马炎都决心放手一搏。而那些紧紧跟随在他身旁的世家势力们,对此也是深表赞同,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这生死存亡之战全力以赴。
此刻,阳光映照之下,虎牢关下旌旗飘扬、战鼓雷鸣,魏晋两军如两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再度碰撞在一起,掀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规模战斗!双方统兵的大将,一方是威名赫赫的钟会,另一方则是勇猛无畏的王广。这两位皆是世间少有的帅才,各自有着独特的军事才能和统兵之道。
王广出身将门世家,自幼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他深知兵力和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因此在开战之初便毫不犹豫地指挥大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只见他身先士卒,率领着精锐部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一时间,喊杀声震耳欲聋,兵器相交之声不绝于耳。王广所部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迅速给予敌军以沉重打击,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勇武之势。
与王广截然不同的是,钟会乃是智谋型将领。他熟读兵法韬略,善于洞察战场形势,捕捉战机。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钟会沉着冷静,调兵遣将有条不紊。他巧妙运用各种战术策略,或诱敌深入,或迂回包抄,或以逸待劳……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布局和谋划,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虽然钟会所部在一开始并未像王广那样给敌军造成直接有效的杀伤,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其谋略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
这两个人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在之前的交锋之中,他们各自都曾在对方手里栽过跟头。要不是有曹髦亲自出马,稳坐后方指挥调度,只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