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倭奴岛之战2 (第1/2页)

随着魏军源源不断地在倭奴岛登陆,一时间,这片原本宁静的土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此时,整个东海沿线的城市仿佛都被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所吞噬,几乎无一幸免地落入了魏军之手。不仅如此,就连那些个大型岛屿也未能逃脱魏军的目光。

为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倭奴诸岛,魏国皇帝曹髦下达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他要求战事紧张中的岛上各个国家,必须每月按时按量向魏军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以保障军队的日常供给和战略储备。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还需每年向魏军输送不少于五百名身体强壮、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

起初,面对魏军那令人胆寒的军威以及可能遭受灭国之灾的威胁,倭奴诸岛的国主们尽管心中充满了不甘,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和子民,还是不得不屈辱地点头应允。然而,魏军之所以提出这样苛刻的条件,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军需问题。他们有着更为深远的谋划——利用这些数量众多的倭奴人力来修筑坚固的基地,以此作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和向外扩张的跳板。

在距离基地不远的地方,魏军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修筑一座宏伟壮观的城池。这座城池将成为魏军在倭奴地区的重要据点,不仅可以加强对周边区域的控制,还能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无数的倭奴劳工被迫投入到这项艰苦的建设工作当中,他们挥汗如雨,日夜不停地劳作着,只为了能够早日完成这座象征着魏军权威的城池。

当然城池修筑需要的人工以及材料全部来自岛上的诸国,开始时并不是那么乖巧,总会有人用生命来给别人来定义什么叫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魏军可不会留手,这妥妥的是战功。于是文鸯等人严格按照曹髦的密信,对于敢于反抗的国都,高于车轮的全部斩杀。

然而,关于车轮该如何放置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文鸯与夏侯宇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威严,以便更有效地威慑那些立场摇摆不定的倭奴小国。

他们大胆地选择将车轮放倒,这种奇特的布置立刻引起了轰动。当其他倭奴小国看到这一幕时,全都震惊得无法言语。哎呀呀!居然还有这样的操作?简直超乎想象啊!如此一来,仿佛是向世人宣告:任何胆敢反抗的国度都将被无情地抹杀,一个不留。

面对这样的情景,魏军上下则表现出高度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因为他们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如今,魏军中的众多军官都是从皇家兵学院毕业或者通过武举选拔而来的精英人才。对皇帝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无论是多么艰难困苦的任务,只要上级下达命令,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坚决执行到底。

此时此刻,时间已然过去了半年有余,魏军早已在倭奴岛上扎下根来,并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经营活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和充分利用这座资源丰富的岛屿,大魏朝廷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命令倭奴人、新罗以及百济的青壮年们齐聚济州岛,热火朝天地展开城池和码头的修建工程。

这座正在崛起的城池和码头,不仅将成为强大的蚩尤舰队的一处关键据点,更是连接大魏本土与倭奴岛的重要中转站。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广袤海洋之中,闪耀着希望与繁荣的光芒。

面对即将到来的目标,曹髦当机立断,决定让足智多谋的杜预全权指挥在倭奴岛的一系列战役行动。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无比正确,因为眼前倭奴岛内部分化的局面正是出自杜预的巧妙手笔。

杜预深知,要想彻底征服这座充满野性与反抗精神的岛屿,单纯依靠武力镇压绝非上策。于是,他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场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