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撰稿前的碰撞 (第1/2页)

一路上,雨丝如帘,打在车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道路泥泞不堪,车辆行驶得十分缓慢。但张聪和潘泽的心情却十分激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位令人钦佩的教师。

几十年来,李老师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条件艰苦、位置偏僻的山区学校之中。那里交通不便,教学资源匮乏,但李老师却从未抱怨过。他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凭借着渊博的学识以及满腔的爱意,照亮了无数孩子艰难曲折的求学道路。

为了能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到这位令人钦佩的教师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张聪和潘泽冒着瓢泼大雨,行走在泥泞不堪的山道上。他们的鞋子沾满了泥巴,衣服也被雨水湿透了,但他们却毫不在意。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着山村小学走去。

经过一番艰苦的爬山越岭之后,张聪和潘泽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抵达了这座位于深山之中、位置极为偏远的山村小学。

远远望去,只见那一排简陋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宛如一条沉睡的长龙,孤零零地横卧在山脚下。

这些平房看上去年代久远,墙壁已经显得有些斑驳,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而房屋前面,是一个由沙石铺就而成的操场。由于长期经受风吹雨打和学生们的踩踏,操场上的沙石早已变得凹凸不平。

这时,一阵清脆悦耳的读书声传入了我的耳中。这声音在幽静的山空之中不断回响,犹如天籁之音一般动听。

张聪循声望去,发现那声音正是从昏暗的教室里面传出来的。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正端坐在破旧的课桌椅前,手捧着书本,认真地朗读着课文。

他们那专注的神情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执教了三十五年,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变成了年过半百饱经风霜的人。

当他们看到李老师的那一刻,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李老师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他热情地迎接了张聪和潘泽,没有丝毫的疲惫和抱怨。

在与李老师的深入交流之中,张聪和潘泽被他身上那种对于教育事业熊熊燃烧的热爱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

从李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里,张聪惊讶地了解到,这所规模不大的小学竟然仅仅只有两名教师。其中,经验丰富且多才多艺的李老师负责教授语文和充满创意的美术课程,而那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则承担着数学和灵动活泼的音乐教学工作。

全校总共分为五个年级,但班级数量并不多,学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 100 多人而已。而且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差异较大,有的班级多达二十几名学生,而有的班级却仅有十几名学生。

因为生源稀少和师资力量匮乏等原因,李老师迫不得已将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编组成复式班展开教学活动。

李老师对待这些学生简直就像是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一般。当遇到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困难以至于无法按时交纳学杂费用的时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先行垫付;还有好几个家住得距离学校很远只能选择寄宿的学生,他们每日的早午晚三餐都由李老师做饭,一起用餐。

然而,即便李老师如何精打细算,可他那原本就为数不多的微薄工资,每每临近月底时,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变得空空如也、囊中羞涩。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李老师依旧坚守在这片教育的土地上,默默地用自己的爱心和付出,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李老师的事迹太感人了,听着听着张聪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这样的故事值得宣传,必须宣传。要让外界知道,在贫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