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回 辛弃疾含恨而终 王小q自称龙王 (第1/3页)

有一次宋孝宗召集群臣讨论“南北问题”,其他大臣都顺着宋孝宗的意思说,但辛弃疾却直接说出了心中所想:

“皇陵尚在河南,怎能忘了北伐……”

《宋史》记载,说辛弃疾“持论劲直,不为迎合”,政治上如此幼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正确领会上级意图,思想不跟领导保持一致,能有什么前途?

所以,辛弃疾为官四十多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先后担任过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绍兴知府、镇江知府、隆兴知府、龙图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等职,但大多是地方官或文职,根本不给他领兵北伐的机会。而且,辛弃疾仕途颇为坎坷,六次被弹劾,多次被免职,从1181到1207不到三十年时间里,工作岗位频繁调动多达三十七次,几上几下,历尽波折。

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仍烧得他浑身发热。

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准备好冲上前线。

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时,本来只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辛弃疾痛感当地武备不立,匪患横行,于是力排众议,甚至不惜先斩后奏,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飞虎军”。铁甲烈马,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命cs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

此后,长沙的百姓每天清晨,都看见辛弃疾带着“飞虎军”在湘江边晨跑拉练,立正稍息。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湘江边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大有先祖杨家将的气势……

做了这么多实事,到头来落得个被弹劾罢免的下场。

“结党营私,私自组建飞虎军,一旦失控,将成朝廷大祸患。”一纸奏折,吓坏了宋孝宗,赶紧把他调到别的地方,从此也对辛弃疾有所防范。但是无论身处何方,都没有东西能阻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1181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被罢官,于是在上饶带湖建了一个庄园,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此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闲赋在家。

公元1188年,辛弃疾写信给好友陈亮和朱熹,希望再组一个“鹅湖之会”。

大雪纷飞的冬天,朱熹因故未来,但陈亮自家乡永康出发,一匹白马,一袭蓑衣,沿浙赣道直赴信州,跋涉八百多里,去见辛弃疾;辛弃疾顾不得抱恙,匆匆跑出来相迎。

辛弃疾和陈亮雪夜煮酒,纵论天下大事,好不痛快。陈亮陪辛弃疾玩了十天,第十一天于茫茫风雪中飘然而去,辛弃疾没有送行,仿佛这个朋友从来没有来过。

辛弃疾曾为他写过一首词,也是我们现在必背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有一天,66岁的的辛弃疾,登上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北望滚滚长江水,追忆古今,心中感慨万千,大笔一挥,写下那阙脍炙人口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临死那天夜里,他没有交代任何家事,只大呼:“杀贼!杀贼!杀贼!”

死后朝廷还给予高度评价,追赠“光禄大夫”,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