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 千佛山拾级而上 罗汉像佛光暗淡 (第1/3页)

王小c骑着济世山君,与墨龙、小棠一齐赶往千佛山。

其实他心里一直隐隐不安,觉得事有蹊跷,明明他们是去天苍岭寻找青龙踪迹,却平白无故碰见替摩诃仙传话的白兔公,把他们引到千佛山,这里究竟有什么事等着自己呢?

他盘算着,也毫无头绪,时间不长三人就来到千佛山上空。

千佛山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具有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是省城的宗教胜地。千佛山属于泰山山脉的余脉,东西横列,翠峰连绵,盘亘于jn市区南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佛山海拔虽然只有285米,但是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见于文字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朝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春秋时期,齐晋两国曾在山下交兵。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称:千佛山古称历山。“历山”即为千佛山历史上的第一个名称。

济南,战国时称历下邑,西汉时称历城县,现在济南有历下区、历城区,山下还有一条历山路,都因此山而得名。相传,上古时期舜帝为民时,曾于此山下耕田居住。因此,千佛山在唐朝以前又被称为舜山、舜耕山。山西侧的“舜耕山庄”、舜耕路,都是因此而得名。

“千佛山”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东晋时期,佛教传入济南,当地百姓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一种名为“迁祓”的仪式。“迁祓”的含义为:迁居高处,祓除不祥,祭以除恶。世人俗称为“迁祓山”。因“迁祓”与千佛”谐音,久而久之,人们将“迁祓”转音为千佛。另一种说法是隋朝开皇年间,山东境内佛教昌盛,虔诚的佛教徒在崖壁上镌刻了很多佛像,并在山腰处建“千佛寺”,于是这里就成了香火胜地,从那时起,开始称“千佛山”了。千是泛指,多的意思,并不是实指一千尊佛。

他们落在千佛山—礼敬门前,此门取佛经“礼敬诸佛”之意,为四柱三楼石坊,气势雄伟。上书“千佛山”三字,由民国十一年六月山上兴国禅寺的和尚行洹募立的“千佛山”颜额碑刻摹拓放大而成。

他们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尽收眼底。正如清朝着名文学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所描绘的:“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作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穿过牌坊,左前方有鸣鸡石碑刻,碑文是济南当代着名学者,大舜文化专家徐北文撰文并书写的《历山颂》。碑文以宏扬大舜文化和讴歌当今时代为主,大舜文化会在历山院作详细的介绍。

墨龙本想御气飞行,被王小c拦住,“佛教圣地,当虔诚行进,不能胡来。正好我们也一赏千佛山圣境,岂不美哉。”

面前这条台阶路是上山的主盘路,盘路两侧是十八尊石质罗汉像。东侧第一尊是十七降龙罗汉,西侧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罗汉。

罗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托,不灭度(即不再进入生死轮回),常住世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为众生造福田。他们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捉妖,有的缚狮,深受人们景仰。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位列第三等。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就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受“生死轮回”之苦。

其中一尊表情较为古怪的罗汉名叫那伽犀那,他以阐述“耳根之论”闻名,所以他的塑像或画像常作挖耳状,以示耳根清净,故又称为“挖耳罗汉”。

一尊较胖的罗汉,是佛教中非常有名的一位,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罗侯罗。释加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出家之前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妻,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罗侯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