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侍中惠施 (第1/7页)

就在秦国内部因李站身世的秘密逐渐逼近一场危机之际,大乾的相国惠施突然出现在长安。他原是乾国丞相,在乾国战败割让蒲阳后,感到乾国的国势衰微,已无力与秦抗衡,于是萌生了前往秦国自荐为相的念头。

这天,秦国朝堂上,李宪端坐龙椅,正在与群臣讨论国家大事。忽然,一名太监急匆匆进殿,禀告道:“陛下,外有乾国使者求见,自称大乾丞相惠施,前来拜见陛下。”

李宪闻言微微一怔,转头对国师瑶光和丞相杨安说道:“乾国丞相前来,倒是意外之举。你们以为此人来此意欲何为?”

瑶光沉思片刻,轻声说道:“陛下,惠施一向以智谋着称,大乾战败后,乾国元气大伤,此人突然来秦,恐怕有些蹊跷。”

杨安点头附和道:“确实,陛下,惠施在乾国地位极高,如今亲自前来,恐怕不单是为了求和,或许别有用心。”

李宪冷笑一声:“不管他有何打算,既然到了我秦国,就没有他掌控局势的机会。宣他进来,我倒要看看这位大乾的丞相有何本事。”

惠施被宣进大殿,他身着乾国官服,步伐从容,神情不卑不亢。入殿之后,他恭敬地向李宪行礼:“秦皇陛下,惠施拜见。”

李宪眼神锐利,注视着他,淡淡说道:“大乾战败,丞相前来,究竟有何事?莫非乾国欲请降?”

惠施从容一笑,坦然答道:“陛下误会了,惠某此来并非为乾国请降,而是为秦国献策。”

李宪听到这话,顿时兴趣大增,微微抬眉:“哦?你堂堂乾国丞相,竟要为我秦国献策?有何打算,不妨直言。”

惠施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沉声道:“乾国如今确实战败,惠某心知乾国已无力与秦抗衡。但惠某也深知,秦国如今虽强,却内有隐忧,外有敌国窥伺,正需有能者为国效力。惠某愿献身于秦,助陛下成就霸业。”

李宪轻笑道:“惠施,你虽才智过人,但毕竟曾为乾国丞相,朕如何能信任你?”

惠施神色坚定,毫不退缩:“陛下,我虽为乾国臣子,但才智不拘国界,乾国已无大势,而秦国正如日中天。为臣者,自当辅佐明君成就千秋伟业。惠某虽出身乾国,但心向盛世,只愿为大秦贡献绵薄之力。”

李宪依然不动声色,冷冷道:“你说秦国内有隐忧,究竟何意?”

惠施面带沉思之色,答道:“陛下,秦国如今的强大,有赖于陛下的英明统治和四方征伐。但臣观察得知,陛下的继承人李站虽为皇子,却传闻并非陛下亲生,朝中已有诸多风声。这一隐患若不尽早解决,恐怕会在未来引发大乱。”

李宪脸色微变,虽然他并未对此表现出明显的动摇,但心中早有对李站的怀疑,此刻听惠施一语点破,心中隐隐产生了警惕。

“你倒是说得直白。”李宪缓缓道,眸中闪过一丝寒光,“既然你提到此事,那你可有应对之策?”

惠施微微一笑,低声说道:“陛下,若要避免内乱,最好的办法便是尽早确立真正的继承人,并铲除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李站虽贵为皇子,但其身世若有问题,朝中诸臣难免会质疑其合法性。为避免日后纷争,陛下或可考虑另立储君。”

李宪眼神深邃,心中已然动摇。他知道,李站的身世问题确实是一大隐患,而惠施的建议虽然大胆,却不无道理。

就在此时,丞相杨安突然出声:“陛下,惠施此言虽有道理,但臣以为立储一事不可轻举妄动。毕竟,李站乃是陛下亲封的皇子,若贸然另立,恐怕会引发朝中不安。”

瑶光也轻声附和道:“丞相所言甚是,立储乃是国之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惠相虽有忠诚之意,但此事尚需慎重。”

李宪陷入沉思,惠施的建议虽颇具诱惑,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