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下一步当如何行事 (第2/2页)

,此非明智之举也。

为防止狄兵得到马鞍与马镫,故此刻所有骑兵悉数改作步卒,断不可将马具示于狄人知也。”

木耒又接着说:“此是若我等故意示弱,能否引狄兵至于城下乎?

可于南门处佯败,继而吸引部分狄兵以入瓮城,于城垣之上射杀之,如此或许可毙敌数千,不知此计是否可行?”

木耒这话一出口,众人都陷入思索。那房苴似乎又精神起来,直勾勾的看着木耒,只是不再吭声。

这时临崎说道:“公子,你此想法有误。今敌我双方兵力之差非悬殊至此,我方只是稍处下风耳。

在兵力如此相近之况下,若我等据城坚守,那狄王定不会来攻城也,至少其兵力须数倍于我方,狄王方有可能来攻城兮。

说到这儿,木耒这才想起来,以前抄写《孙子兵法》时,看到的这么一句话:“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说的便是:若有十倍于对方的兵力才能围城,五倍的兵力才可主动发起进攻,若是拥有两倍以上的兵力,则可兵分两路进行包抄。

如今邢都的兵力,怎么着也得有上万人,而那狄兵还不到两万。所以,要是他现在来攻城,肯定是无法取胜的,他也绝不可能贸然前来攻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除非邢军这边再吃个败仗,损失掉大部分兵力,又或者是狄兵等来两万的援军,他才可能这么做。

这会殿堂之上安静了下来,也没人说话了,房直眼珠转了转,随后说道:“如此看来,我们只能待应征之人悉至。如此邢军之总兵力可至二万有余,其中精兵一万余,辅兵亦一万余,至那时便可与之决战。

我等现在据城坚守,则狄兵自不敢前来攻城。若是能觅得良机,还可以前去偷袭袭扰之。

还有就是,我等也可等待齐侯之兵马至,待齐兵至,我军之优势将远逾狄兵,届时狄兵要么退去,要么我等将其歼灭。”

此时国君见下面众人都不再言语了,便开口道:“那现如今,便依房直所言,先待征召之兵入邢都,再寻时机去袭扰狄兵。

不过要切记,骑兵绝不可出兵。另外,诸位尚需各尽其责,把邢都之局势安稳下来。”

这场殿议就这般结束了,好像什么都说了,可又好像什么实际行动都没有。

木耒心中暗自哂笑:这些古人也太有意思了,战争还有着这么多限制,人少了不能主动进攻,兵力不够多也不能去围城攻城,于是双方常常就这么干耗着,一等便是几年。

要么等援军到来增强自身实力,要么等到某一方因各种原因耗不下去了主动撤兵,这就是君子之战。

怪不得在礼崩乐坏之后,才涌现出那么多杰出的军事家。

只有当传统的 “礼” 对战争的束缚被打破,军事家们才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和战术,不再受限于以往的规则,从而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才推动了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又过了两日,邢君又探听到了新情况。

狄王出兵一日后,次日拔营起寨,并未直奔邢都,而是奔着西任邑去了。

狄兵中的骑射兵带着一些步卒,攻打了邢都东北的一处乡邑,并且劫掠了一队正赶赴邢都的征召兵卒,看样子,这狄兵又重操起打家劫舍的旧业啦。

:()春秋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