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5页)
占领临汾,李渊招降临汾太守,名士陈叔达后,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左右三军,兵分两路攻打河东其他郡城。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李建成攻下解良、蒲州二郡,带兵驻扎河东南门。
李世民攻下长平和大阳郡,带兵驻扎河东东门。
李渊派裴寂带兵两万驻扎河东西门,自己带兵三万居于河东北门,把河东团团围住,准备强攻河东。
看到河东危及的河东诸郡文武纷纷投降李渊,而李渊对投降他的官员,不分贵贱,一律加官赏赐。投降官员放下忐忑之心,纷纷为李渊攻打河东出谋划策。
李渊对河东围而不打,派使者出使各地义军,前去招降。
河东、河西等地义军纷纷投降李渊,关中最大义军首领孙华更是亲自带兵东来渡河而归。
李渊封孙华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兼领冯翊太守,同王长阶、刘弘基一起,带兵两万从梁山渡河,屯兵河西,据河西之隋朝援兵,同时对河东屈突通造成夹击压力。
九月初,李渊用尽各种办法,意图让屈突通出城决战,但有宋老生前车之鉴的屈突通,就是龟缩在河东,闭门不出。
李渊无奈下,连续三次下令攻城,都被屈突通打退,损失惨重。
李世民的大都督营帐中,右三军的诸位将军谋士正在更李世民议论着现在攻城不利的形势。
经过一连串的胜利,李世民的右三军不但兵力增加到了三万,手下文臣武将也得到补充。
除了原来的六人,李力、花木兰、王天锋、段志玄、长孙无忌和候君集外,霍邑宋老生手下猛将刘德威投降于李世民,加上河东英豪于志宁、苏世长和薛收的投靠,现在的李世民帐下才称的上是人才济济!
李世民经过几场战争的铁血锻炼,更加显得威武决断了。
李世民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帐中麾下文武,微笑着说:“诸位!大将军攻打河东不利,空坐与此,却毫无计策,不知各位有何看法啊?”
刚刚归顺的长平郡丞于志宁沉稳起身说到:“大都督!屈突通凭借手中七万精兵,加上河东城高墙厚,如果他据坚城死守不出,就算我军现在拥有十三万人马,也很难攻下河东!就算强攻而下,也必当损失惨重,无力西图,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放弃河东,转而功略河西各地,然后包抄长安,到时坐领关中,大事可定!”
李世民听闻于志宁的话,微微一笑,向李力来看。
李力老脸一红,心中不禁愧疚起来。
早在霍邑之时,李力就提议选一偏军牵制于屈突通,然后择精兵入关直下长安,长安陷落,不但关中势力争相来归,就是屈突通也只能无奈投降了。
而李力的计策却被李渊和李建成的手下极力反对而不了了之。
开始李力还不解,后来经过候君集的解释才明白,原来除了李世民右三军,不论是李建成的左三军还是李渊的中军,都不希望李力这个外来人再立功受赏了。
从李力投奔李阀在晋阳献连环三策,使得李阀安稳起兵后,慢行军以仁义克上党,献计利用李世民的鲜卑血统克西河,而后支援大量军械给李阀,令李阀军队有可用之兵器盔甲,然后献计刻军碑凝固李阀军心,使得李阀上下一心,将士用命。
基本上从李阀起兵以来,李阀的每场胜利,都有李力的影踪在其中,而他立的五大功劳,加上在李阀危难之时,带兵前来归顺,功劳簿上重重的几笔,使得李渊大为头痛,都不知道坐领长安后应该如何封赏于李力。
于是在李力献策放过河东,直接出兵河西,直下长安的计策后,为了不让他一支独秀,继续抢占功劳,李渊中军和李建成的左三军文武官员都纷纷反对他提出的计策。
后来李力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