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 (第2/5页)
血往这一放,就潇洒的走了,他难道不知道会让大家都争得头破血流么?
这时杜宽见众人争执不下,而他这些博士里面资历最年轻的,获得这墨宝的可能xing为零,于是他心一横,说道:“诸位博士,这《三都赋》乃无价之宝,大家不用争了,我看不如将这《三都赋》献给陛下,才是最好的选择,否则……”
众博士一听,都lu出不甘之sè,但想到曹丕那嗜好文赋的xing子,有这样的妙赋,若被他们拿回去的话,说不定还真会被曹丕盯上,于是众博士只能无奈的同意了……
……
而后几日,流传出去的《三都赋》引起了整个洛阳的沸腾,众人争相抄下《三都赋》,居然使得纸张都供不应求,这导致洛阳的纸价都为之上扬!
后史书上记载:“《三都赋》既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这也是后来成语“洛阳纸贵”的出处,貌似荀粲的事迹在短时间内已经创造了两个成语,一个是“掷果盈车”,还有现在的“洛阳纸贵”。
第三百九十七章 曹丕的欣赏
那位名叫吴顺的太学学子,这次却错过了荀粲提笔挥就《三都赋》这样的盛事,他觉得十分遗憾,因为他本人可是极其向往荀粲的那种风姿的,那天在悦来楼看到的“掷果盈车”的景象,让他觉得心里极其羡慕,总是在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风光一把。/
吴顺意yin的方式,就是写小说,当然,按照当时的说法讲,叫做志趣逸文,他本人也偷偷momo投过几次稿,当然是在那《旦榜》之上,这《旦榜》现在的影响力,就好比后世的《时代》杂志一样,影响力很大,不过它除了后面的榜单以外,前面全是些野史逸文,宫廷秘史之类,大抵都是杜撰出来的,但却很得人们的喜欢。
吴顺的几次投稿都被采纳了,还赚了些稿费,这让他有些沾沾自喜,虽然自己的小说登不上大雅之堂,更比不上什么《三都赋》之流,但寒mén之中看的人肯定不少,因为他写的小说,主角基本上都是出身卑微,然后却官运亨通,被美sè环绕的,其中攻略一个个名mén贵nv的段子,简直让那些追看者们yu罢不能……
吴顺用的笔名叫做yu散人,他当然不敢用真名,要是被人家知道他一个太学学子,写那种不入流的意yin之作的话,绝对会被口水淹死,哪怕那些喷口水的人还在偷偷看他写的东西。
这yu散人也算是《旦榜》上的一位最神秘的专栏作家了,吴顺这几日被荀粲的各种事迹ji发了灵感,想要以荀粲为模版,写本意yin之作,提笔时却发现屋内没纸了,于是便去那“福纸楼”买纸,这福纸楼也算是老字号的店铺了,据说它的大股东是那位十分爱财的曹洪骠骑大将军,福纸楼里面卖各种各样的纸,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那五颜六sè的彩笺,不过最近这福纸楼却因为《三都赋》的缘故而销量大增。
吴顺来到这福纸楼之中时,就被眼前的景象狠狠的震撼了一番,这里的客源什么时候这么络绎不绝了,难道大家见写意yin小说很有钱途,然后就一哄而上,买纸回去写书了?
一头雾水的吴顺拉住一个跟自己一样穿着太学学子服饰的人,随意问道:“兄台,这到底怎么回事啊,怎么大家都抢着买纸?”
这学子用一副看火星人一样的目光看着吴顺,不耐烦道:“你这消息也太闭塞了,我们买纸,当然是为了抄那个公子榜首的《三都赋》,如今谁手上没一篇《三都赋》,好意思叫太学诸生么?”
吴顺连连赔笑,嘴上开始对《三都赋》随意吹捧一番,然后心里却在疑huo,这《三都赋》有那么好看么,再怎么好看,估计也没我写的东西有趣,心里这样一想,吴顺顿时觉得念头通达,沾沾自喜,然后就去老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