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2/4页)

东省境内的渡船已经没了七七八八,想要找出可供几十万机械化部队使用的渡船,实在是太难了。

更让张海洋上将失望的是,他命人在济南府内找。了老半天,也没有跟两家货运商行联系上。据知情人说,早在九月十四号中午,也就是共和国宣战的那一天,两家商行就同时宣称接到了一个大订单,然后,所有的货船就不翼而飞。就连当时的袁世凯,也没有找到这两家商行的负责人,也没有征用到任何一条大吨量的内河运输船只。听说,袁世凯对此大发雷霆,甚至于要派人追查一下这两家商行的背景。只是,第二天,袁世凯就领军走了,这场公案也就不了了之。

这两家商行的货船到底去那儿了?张海洋不知道,。他没有收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情报。而且,现在张海洋也没有心思去管这种事情了,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把部队送过河去。既然渡船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对于张海洋上将来说,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彻底控制住大运河,在大运河上征召渡船,同时,向广州方面发报,要求广州方面派商船进入大运河,并顺着大运河进入黄河。当然,如此一来,那时间浪费的可就多了,没有个把月的时间,别想着把全部部队送过河去。对于现在的张海洋来说,也就只剩下这条路了。

只是,张海洋没有想到,天上还真有掉金元宝的。好事儿。十月一号,黄河上突然间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货运船队,并直接kao到了济南府的码头上。得到消息后的张海洋上将大喜过望,连忙赶到码头,映入眼眶的,不是想象中的近百艘商船,而是整整三百艘商船。

原来,从电报中。得知共和国宣战的消息后,两家货运商行的老板立刻就想到了货船被清政府征收的可能性。私底下商量之后,当天晚上,两家商行就以接到大订单为名,赶在袁世凯做出决定之前,带着所有的商船逆黄河而上,直达开封、郑州,并联系上了共和国在那里暗设的另外四家货运商行。得知共和军拿下济南府后,六家商行合船一处,顺流而下,用了三天的时间就从开封赶到济南,正好解了张海洋的燃眉之急。

有了大量的商船后,张海洋再次修改了作战计划。当天晚上,北伐军副司令员林宗正中将就带着张海洋直属的六个装甲团登陆齐河,控制了齐河周围的大片土地并等来了后继部队后,迅速向北方挺进。随后三天之内,第三、第四集团军的所有部队,也渡河成功。十月五号,放弃了对烟台等地占领的第八集团军也赶到济南,并顺利渡河成功。倒是第六集团军,一直拖到了十月十号才渡河成功,而且,只渡过了一个师以及军直属部队。剩下的两个师,一个替换了日照和连云港临时仓库的守军,一个继续北上,兵锋直指烟台等地,以确保共和军在山东省的绝对控制力。

共和军全线北上之后,并没有在各个地方做过多的停留,其兵锋直指已经被洋鬼子占领了几个月之久的天津城。此时的天津,已经成了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德美意奥四国本来是负责防守天津的,可是,却因为中华共和国的一纸宣战声明,而不管不顾地撤出。英法日俄四国部队全部北上之后,陆军没有一兵一卒留在天津。而早就被打得跟列强签订了《庚子条约》的清政府,自然也暂时管不到天津了。因此,此时的天津,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真正在维持地方秩序的,即不是洋人,也不是满清官员,而是由附近地区涌进天津的义和团武装,而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天津本地的江湖人士。

经过共和国这几年来的努力,特别是刘永福副总统的不断努力,江湖人士与共和国的关系非常的好,好到连满清政府都开始重视起江湖力量为止。毕竟,在江湖上混的,虽然也有不少的流氓恶霸,可是,大部分却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满腔热血,重诺轻身。只是,以前满清对江湖人士采取的都是打压政策,使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