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侠踪觅贤意满腔 (第2/2页)

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俊不禁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那深情吟诵,似带着众人穿越时空,亲见杜甫当年的窘迫与无奈,又真切感受到他推己及人、胸怀天下的伟大。逸尘在旁,望着那破旧的茅屋,感慨道:“原来杜公就是在此,熬过风雨,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草堂承载的苦难与希望,太过沉重。”

此时,一位老学究带着几个弟子也在参观,正讲解着杜甫的生平。听到无忌等人的感慨,老学究微笑点头,说道:“诸位所言极是,杜甫一生漂泊,这草堂便是他心灵的栖息地,亦是他洞察人间的窗口。其诗如史,记录下大唐的兴衰荣辱,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四人在杜甫草堂中徘徊良久,沉浸在诗圣营造的深沉意境里。待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茅屋上,他们才不舍离去,带着对杜甫的敬意,再次踏上前往峨眉山的路途,心中愈发觉得这一路文化滋养,让他们的庇佑江湖之行多了几分厚重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