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扩大国内需求,使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其基础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在21世纪的前50年,农村仍然是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
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都和中国农村、农民息息相关。无论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还是新中国建立后,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或是26年前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现在实行的村镇民选等,都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国许多重要历史的起点都来自于农村。这个结果,无论偶然还是必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是中国发展的巨大的动力源和长期发展的战略基础。
现在,中国仍有7亿多农村人口,这应当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但现在这些人的状况是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生活不富裕,没有更多的钱进行高档消费。如果解决了农民的富裕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需求和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真正的基础在中国农村。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255元,这是很低的水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即使按现在的增长值来计算,如果农民当年增加200元收入,7亿农民就是1 400亿人民币,相当于新增加175亿美元的消费需求。如果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 150元,实际增长895元。7亿农民就是6 29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新增800亿美元的消费需求。如果农民达到城镇居民现在的人均收入10 493元的水平,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的市场潜力就会巨大无比。如果农民的消费结构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那样,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方向升级,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极为可观的需求潜力。城市的消费结构向农村转移,中国市场的潜力向农村渗透,农村加城市,巨大的需求将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长期的动力。我国现在有许多商品和服务到国外寻求市场,这是因为国内需求不足。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是国内需求增长的动力源。
为了奠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市场基础,政府越来越重视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二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三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四是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过去要求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现在要求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援农村。近几年,政府免去了农业税,建立农业保护制度,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等等,这都是在力求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农村面貌的措施。这样,经过一年一年的努力,就会将中国农村建设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有了这样的战略根据地,中国发展就有了可靠的增长基础。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能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战略因素(3)
经济增长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用30年的时间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基础
中国像一架巨型飞机,起飞和飞行需要巨大的能源和资源。中国持续发展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未来15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恰恰是资源消费高峰。以往中国能源资源消费很大,在全球能源资源消费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以2003年为例,在全球能源资源消费中,中国石油占7%、铝占19%、铜占20%、镍占21%、钢铁占25%、煤炭占30%、水泥占50%等。其中对钢铁的需求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需求。
中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