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5页)
断金刀,威风凛凛,纵横南北,斩将百二十七,灭国三十六道,宁家族徽——蓝箭飞马旗,在整个大陆猎猎飘过。洛林帝国三十九行省,倒有大半是宁毅王的战功,史称“军魂战神”。
宁毅飞鸿与帝国开国皇帝斯科德本是结拜兄弟,携手起兵。与宁毅家赫赫战功相比,斯科德在内政、军事后勤方面能力更加出众。老飞鸿做为正统战士,不屑与政客为伍。斯科德首倡在洛口建立义军政权,继而变成了庞大的帝国,成为开国皇帝,史称“科德大帝”。
立国之初,科德大帝对宁毅家恩宠无以复加,赐封为一字并肩王,共享河山,封地一度达到全国三分之一强。宁毅家权倾朝野,富可敌国,家将三百,出入前呼后拥,侍从如云。府邸占了京城东南角,人称“宁半城、宁半国”。
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政局稳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历史的悲剧不可避免的重演了。传说一杯毒酒要了首任宁毅王爷的性命,结束了宁毅家的辉煌。宁毅家亲信将领纷纷被撤职,或调离或投入监狱。
开国皇帝为了平息朝局的动荡,军中的恐慌,隆重安排了老飞鸿的身后事,让飞鸿之子接任宁毅王爷,军权被夺,封地却故意加大。宁府在科德大帝的重压下,无奈接受了现实。皇家开始了代代相传的,“不可放马出山”的遗旨。
科德二世对宁家更是变本加厉,绝不给宁家翻盘的机会。宁家被科德二世削了封地,撤了一切职务,变的无权无势了。“削王爵为民,革去贵族头衔”的诏令已经写好,抄家都被抄一半了。
没想到的是,前夜里,科德二世暴病猝然死去。年幼的三世皇帝灵前即位,按惯例匆忙宣布,大赦天下。在朝中有心人的暗助下,宁家逃过一次大劫。
第五代宁毅王爷还算文武双全,忍辱负重,终于得到当时皇家太子的青睐。宁家眼看中兴有望,无奈造化弄人,皇家庶子夺嫡成功,太子失位。第五代宁王灰心已绝,留下“无为而望”的家训。
无为而望,一心只做逆来顺受的闲散贵族,文不能出众,武不能超群,苟延残喘。等待机会,等待皇帝重新对宁家的信任和倚重。
历代皇帝不待见,与大臣们交往也越来越淡薄,宁家再次落入尘埃,宁家慢慢变成了孤家寡人。就连逢年过节的王爵例奉,也被国府慢慢取消了。宁家被迫变卖家产,艰难度日。
为了家族的延续,消除皇家的忌惮,无为而望的家训,竟然被演化成了“日不认三字,武不打三拳”的奇怪家规。子孙少年们每天认字不能超过三个字,练武不能超过三次套路,只能深居简出,坐吃山空。
后代子孙在朝中缺少人望,没了进身之阶,又不能从事农、工、商,只空守着一顶王爷的帽子。好在,宁家一直低调,子嗣单薄,男丁稀少,倒也吃饭不愁。
以后的几任皇帝,要么是昏君不理政,要么权奸当道,阴差阳错之间都没有削去宁家王爷的封号,都没有把宁家削爵为民,甚至抄家灭族。
百余年前,最后一位受皇封的宁王去世,家人绞尽脑汁,筹措财物,操办后事,匆忙间竟然忘记上报国府。国府也不闻不问,任由宁家自生自灭。
皇帝高高在上,朝政还理不完,大臣们怕费力不讨好,更没人敢提起,于是洛林国史上最奇怪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明明有着显赫王爵的武将世家在,世人却仿佛都忘记了洛林国还有“宁毅王爷”这一个金字招牌。宁家和国府彻底没有了联系。
宁家家底变得一贫如洗,族人们开始自谋生路,给人讲学、帮人抄书、兼任坊间小吏……更有一支旁系,远走关外,长期以来也聊无音信。
宁家人不愿辱没祖宗的“宁毅”姓氏,对外只简称“宁”,就如国人普通的姓氏一般。
宁家坎坷、尴尬传承了近三百年,接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