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2/5页)

好……”

“再费力不讨好也要做啊,”谢青萍提示道,“昨日桐华院管小厨房的茉莉不小心打翻了盐罐,却发现,融了一大片雪,我觉着奇怪,拿盐一试,果真再厚的积雪撒了盐也会很快融化。”

薛姨娘眼睛一亮:“咱们大周最不缺的就是盐,若是果真行之有效,驿路通畅指日可待。”

谢青萍嘻嘻一笑:“好!我记下来!”

“还有,”薛姨娘又道,“雪灾陡降,灾民不在少数,如何安置灾民,迫在眉睫,否则极易酿成蜂盗匪患。”

“不是官府可以开设粥场么?”谢青萍故意装傻,“这有什么好愁的?”

“傻丫头!”薛姨娘慈爱一笑,却不掩眉宇间的悲悯之色,“十座粥场,有九座是幌子,只有一座是真正放粥的,只可惜僧多粥少,还是杯水车薪。”

谢青萍做恍然大悟状:“我知道了,皇上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因为拨下来的银子数目巨大,经手的官员不免起了贪欲,层层盘剥下来,能够真正用于开粥场的银子也就微乎其微了!可是朝廷里不是有御史台么?”

一语点醒梦中人,薛姨娘笑道:“是了是了!若是可以互相监督,自然便会少许多贪墨之事。”

……母女二人仔细计议,终于拟定了一个救灾草案。

天便黑了。

薛姨娘不免抱歉,只顾了和谢青萍谈论救灾之策,连午膳都没准备,因此便要留她用晚膳。

谢青萍伸了个懒腰,摇头道:“天黑路滑,不好走,我还是早些回去的好。只怕父亲就要回府了,这种事宜早不宜迟,娘还是早些请父亲过来,再和他仔细商量商量,毕竟我们都是内宅女子,不如父亲这样的朝廷大员见识广博。”

薛姨娘听着有理,便不再坚持,命婆子妥当送谢青萍回桐华院。

谢青萍一边往回走,一边露出笃定的笑容。这救灾策是她根据前世的见闻总结的,一定是切实行之有效的。她相信,谢庆会因此获得淳安帝嘉奖甚至加官进爵。

自然,她这么做不是为的谢庆,只是为了给薛姨娘和谢子昱谋一个好前程。

果不其然,谢庆见了薛姨娘的救灾策,喜得拍案叫绝。这份救灾策不光囊括了如何清除积雪,如何安置灾民,连筹集粮食、安抚民心、筹备春耕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想得周周到到,并且杜绝了官员贪墨和商人哄抬物价等流弊。当下连晚膳都顾不得用,连夜递折子进宫见驾。

薛姨娘心中却十分忐忑,虽然这份救灾策十分详尽,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到底能有几分实用性,还很难说。

到了次日凌晨,谢庆兴冲冲回来了,淳安帝看了救灾策龙颜大悦,当下便册封谢庆为安抚使,全权负责救灾事宜。谢庆又讨了圣旨要了几位耿直而办事能力极强的官员做副手,几人仔细商量了行事策略,这才各自回家。

简言之,一个月后,救灾策初见成效,淳安帝大喜,当下便晋封谢庆为二等诚意侯,可袭爵三代。安抚使下属官员皆官升一级。

谢庆不敢居功,把薛姨娘呕心沥血拟定救灾策之事如实禀告,淳安帝十分惊奇,命田贵妃召见薛姨娘,将其考校一番,见她果真有满腹真才实学,又得知当年旧事,心生怜悯,拟旨赐薛氏为谢庆继室,赏一品诰命。

就连薛衡山,因为教女有方,也被大大褒奖了一番。薛衡山这段时日和薛姨娘已经冰释前嫌,此一番更是老怀大慰,想着早年不管走到那里都带着女儿,使其开阔了视野,才能有这一番见识,更是心中得意。却不知,薛素馨虽也有些见识,却不成系统,一切皆是在谢青萍有意诱导下才完成的。

圣旨下达之日,谢青萍才算真正松了一口气。

文竹带着一大帮丫头前来讨赏,如今谢青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庶女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