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頁 (第1/2页)

11/22 10:58:36|27832077

第一章 說客

轉眼又是一年,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奼紫嫣紅,鄆州到梁山泊一帶的路上,布滿了良田,冬小麥的長勢非常好,初步估算,冬小麥的收成比起平時,至少提高兩成以上。

天氣剛剛轉暖,楊璉就帶著趙普、盧多遜等鄆州大小官吏奔波在田地里,春年花開之後,冬小麥就要收穫了,楊璉對此很是關心,有了這批糧食,下轄各州縣糧食緊張的情況才會得到緩解。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楊璉奔波在田間,目的是研究在鄆州種植水稻的可行性。

鄆州屬於冬小麥種植區,而且位於淮河以北,百姓沒有複種的意識,而且鄆州是以小麥為主食,不像江南一帶,隨著經濟重心南移,相對耗地力較少的水稻成為主流,當然,江南水資源豐富,適合種植水稻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鄆州靠近黃河,西南方向是梁山泊,這時候的梁山泊方圓將近千里,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水資源豐富,有種植水稻的基礎。小麥的缺點是耗地力非常嚴重,在這個時代,沒有合適的肥料,種植幾年之後,就需要停種蓄養地力,如果種植水稻,可以減少這種消耗,而且楊璉繼續打算在山東各州縣推廣豬,利用豬糞培養地力提高產量,這樣一來,土地的肥力可以長期保持。

鄆州屬於後世劃定的秦嶺、淮河以北一線,屬於所謂的北方,除了必要的水資源,楊璉還需要考慮陽光,只有陽光充足,水稻才會抽穗,產量才會上升,所以楊璉的考察,主要是這個。

楊璉親自選定了幾塊地,這幾塊地靠近梁山泊,利於灌溉,而且屬於官田,不會引起百姓的反抗,等到糧食產量上來了自然會有人大規模種植。就在楊璉忙著的時候,大周天子也在積極開墾荒地,收攬流民。

養子郭榮留在金陵,郭威雖說心有不甘,但又不得不同意,大周帝國就像初生的嬰兒,四周還有強敵,如果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夭折,養子郭榮能識大體,為帝國的生存而奮鬥,甘願留在大唐金陵,讓郭威很是欣慰。在欣慰的同時,郭威又有些鬱悶,鬱悶的是親身兒子被封為皇子之後,只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懂得為父分憂為君分憂。

或許他們認為大周帝國安穩如山,因為無論是契丹人還是河東劉崇,都被大周擊退了。勝利帶來了希望,也會讓人膨脹,變得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可是只有郭威才知道,如今的大周帝國風雲飄搖,並不安穩。

與漢國殘餘勢力可謂不死不休,河東是北方重鎮,唐末以來,中原朝廷的唐、晉、漢都是出自於河東,由此可見,河東的重要,劉崇不得不防,契丹人不得不防,占據了山東州縣,名義是大漢實際是大唐的楊璉也不得不防。這幾個勢力,尤其是楊璉與劉崇,對開封的威脅很大,不得不防。迫於無奈之下,郭威不得不重兵駐守在邊境,尤其是開封的兵馬達到了十餘萬。

如此多的兵馬對糧食、軍餉都是極大的消耗,郭威也想精兵簡政,可是迫於壓力,又不敢裁軍。中原、河北人口相對眾多,可是經濟破壞嚴重,賦稅不足,糧食不足,郭威只得採取軍屯的辦法,提高糧食產量。

關中倒是好地方,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造就了無數良田,可是人口極少,郭威曾經一度想要移民關中,偏偏蜀國對關中虎視眈眈,迫使郭威不得不加強關中的防禦力量。

好在南平依舊奉大周為宗主國,吳越國也派人來稱臣,郭威與群臣商議之後,決定利用吳越國的勢力,來牽制大唐,這樣一旦大周有變,大唐就無法北上,壓力相對會小一些。

當然,要想擊敗敵人,除了自身強大,從內部瓦解對方也是不錯的辦法,郭榮在金陵呆了將近一年,對金陵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他曾好幾次寫信告訴郭威,大唐看起來強大,實際上內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