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 (第3/5页)

古代战场上常常会出现一种令今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名身披重甲的武将,身上插了十箭八箭,却能浑若无事的指挥、冲锋。这就是因为弓箭的穿透力虽强,但对人体的伤害却低。这就像抗战时期小日本的三八大盖一样,这种枪穿透力很强,挨得近的话,可一枪穿俩。但是伤口就是一个小洞,负伤了还可以忍痛继续战斗。养好了伤之后,依旧活蹦乱跳。

可是铅弹却不一样,要么就是打不穿,但一旦打穿护甲,射入人体的弹丸就一个劲地横冲直撞,把五脏六腑揽得一团糟,瞬间就足以令人丧失战斗能力。这在现代的弹道学中,称之为“空腔效应”。

小小一枚几克重的廉价弹丸,效果远超十几二十支箭矢——换一个角度看,打一枪,仅仅是用食指扣动一下板机;而用一石硬弓连射二十支箭,射手基本上脱力了,可以退出战场了。这样的性价比,哪个更划算,还用多说么?

最后一点,火枪射击时冒出的烟火——尤其是接近脸部的药室冒出的烟火,对眼睛的刺激与影响很大。事实上,狄烈后面打的十枪,基本上是“盲射”的。也就是先瞄准好目标,在开枪的一刹那闭上双眼,凭感觉射击目标。…;

狄烈并不知道,在历史上,西方国家的军队在使用滑膛枪时,士兵们也曾为同样的问题所困扰。长期强光浓烟刺激,使一些士兵最终双目失明。以至后来士兵们射击时,都是闭着眼或将头偏向一侧,压根不做瞄准动作,这也是滑膛枪命中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除此之外呢,就没有别的原因了么?

狄烈慢慢合上双眼,脑海里不断闪过后世所看过的滑膛枪时代,两支军队排成一列,面对面射击的场景。一般这样的对射距离,不会超过一百码(91。4m),可是效果如何呢?

在这一方面,后世有不少资料,如在普法战争其间,普军曾经对普法两国的滑膛枪做了一项试验。对一个10英尺宽6英尺高的目标(3x1。83m),普军1782型滑膛枪射击100发,在100步长(76m)的距离上可以命中60发;200步时40发;300步时只有25发。同样的,法军的滑膛枪也没好到哪里去。

考虑到战场环境,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试验还要低得多。500人在100码的距离上对一个进攻中的步兵纵队进行两次齐射,理论上可以命中500到600发。可是根据各**队的经验,战场上能命中150发就已经是最佳成绩了。

拿破仑时代,各国士兵通常在弹药袋里携带50到60次射击所需的弹药。一次战斗平均消耗20发左右。英军与西班牙战斗中消耗较大,平均每人打了60发,全军共消耗弹药350万发。可是命中率却出奇的低,每450发才造成一名敌军伤亡。

从理论上说,敌人如果排成一列,一列有一百人的话,这个横向目标是如此之大,哪怕闭着眼睛,都不可能打不中,除非枪口指天——对的,就是指天!

不管横向目标是一百人、两百人还是三百人,都只增加了横向的宽度,但纵向的高度却是一点都没变。也就是说,纵向高度永远都是一人高。这就像是一条绷直的皮带,长度可能有好几尺,但宽度,也就那么几寸。

面对着排成一列冲过来的敌人,如果你打不中,只有两种可能,你的枪口或者指高了或者放低了!

调整枪口高低不就成了吗?

狄烈差点想打自己一记耳光,怎么忘了后世步枪最基本的零部件之一了呢——标尺!标尺啊!

对于步枪标尺,狄烈再熟悉不过。通常标尺上有两个构造;一是缺口;与准星一起是用来对准方向的;二是射程尺码;根据目标距离调整。如目标在二百米;就将尺码调到2的标记上;也就是将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