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3/4页)
都头的谈吐,似乎家学渊源啊……”
“张某不过是东京太学之太学生,家父亦只是一从七品小官,谈不上什么家学渊源。”
张锐淡淡的回答,却将赵邦杰雷得泛晕:太学生——山贼都头,这两者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啊!
宋朝,尤其是整个北宋,由于太祖赵匡胤谋国不正,很是担心后世武将有样学样。因此有宋一代的皇帝,对武将种种提防与猜忌,将隋唐至五代以来,文武大臣的平衡局面打破,造成文贵武贱的局面。
每当行军作战,必遣监军,同时兵部会下发作战用的阵图。对,你就拿这个阵图,按上面说的,去排兵,去布阵。去吧,哥们,兵部看好你,去和敌人打吧!你一定行的……结果就悲摧了,往往这样的结果,是被那些连阵都不懂的西夏人,辽人,女真人,打得那叫一个妈妈找不到北。
一名前线指挥官,从行军路线,到排兵布阵,到粮秣调配,到临机决断,统统由不得自己作主。全由大后方的庙堂大佬或军中监军决断,把将军当大头兵使用。长此以往,败仗是家常便饭,这武将的地位,自然也是直线下滑,一名五品高级武将(宋朝对品秩控制很严谨,绝不像明末般泛滥。五品武职,已经算是高级武勋了),在一名七品文臣面前,也未必能挺得直腰杆。
赵邦杰这知寨身份,别说是自封的,没得到朝廷承认,就算真得朝廷任命,那也不过是个八品官。搭配他那武阶三十五阶的武翼大夫勋职,勉强配套。而眼前的却是一位太学生,一旦殿试得中,最少也能授职从八品。身份更在自己之上啊!这样一个人才,竟只是区区一名贼军都头?
赵邦杰摇摇有些晕的脑袋,姿态不由得放低了,下意识问道:“如张都头这般俊彦,天枢城中有几人?”
张锐淡淡扫了他一眼,只说了四个字:“车载斗量。”
赵邦杰勉强笑笑,没再说什么,车载斗量?文人最喜夸张,即便是投笔从戎的文人亦是如此。赵邦杰绝想不到,张锐所说半点没夸大,按照赵邦杰的意思,指的应是文人士子,而这些人,天枢城不要太多了。
接下来,刘泽与梁兴也一并过来见礼。刘泽与赵邦杰打过几次交道,也算是熟人了。二人相见,自有一番相叙。然后就是一系列走过场的欢迎仪式。
仪式完毕之后,张锐见赵邦杰不时翘首望向后面,讶异道:“赵知寨,还请了别路援兵么?”
赵邦杰比张锐还要惊讶,脱口道:“张都头所率不是先锋军么,后头的大部队……”
张锐哑然失笑,不住摇头:“别想什么大部队了,就只有我这一支猎兵都。赵知寨,折腾这大半天了,咱手下将士也疲惫得很,是不是该进寨了?”
只有一个都的援兵?!我的耳朵没出问题吧?赵邦杰呆住。今日他已经有太多的吃惊震憾,但没有一次,比得上这一回。
完了!这下五马山寨是真的完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色五马山 (五)
赵邦杰心丧若死之时,张锐已自顾率队入寨。
如同铁壁关寨的义军充满好奇与艳羡地打量这支齐装满员、装备精良却又透着说不出的古怪军队一样。张锐同样也在观察这些迎礼义军。
按照太行山寨不成文的规矩,事关本寨门脸威信,通常用于迎礼的寨兵,都是本寨的精锐,装备战力什么的都是最好。而在张锐眼里,这百余名铁壁关寨的精锐,精气神尚可,看来寨内粮秣尚足,但说到装备,就寒碜点了。
这百名精锐寨兵,一半背弓弩,一半持刀牌。弓弩的样式倒是军中制式,但有部分弓弦却明显不是兽筋,而是细藤之类的替代品。很显然,寨内缺弓弦,而且弓弩手们的腰壶里,箭支也未装满——这可是用来长自家脸面的礼仪兵啊!整个寨子的所有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