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4/5页)
奏报末尾的一句话,却引起父子二人的深思。
“属下闻此惊天之语,亦难置信,料想相公亦当如此。然空穴来风,事出有因。属下决意先至济南一探究竟,然后再度北上,必将此事澄清!”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长义此言有理啊!”宗泽张目瞠视其子,突然道:“二郎,你可敢往乘舟而上,往太原一探究竟?”
宗颖讶然道:“阿翁,莫非当真信此流言?”
“老夫不信太原易主,但太行义军大举围攻太原,或有其事。无论战况如何,我们都要了解结果。之前由陆路北上河北,欲与太行联络,但屡屡受阻,如今却可以沿水路走河东,直达太原城下,以辨明流言真伪……”宗泽瞪眼视之,“我儿可敢一行?”
宗颖长躬一礼,朗声道:“固不敢辞。”
这时门外有侍卫急促的声音传来:“启禀相公,呼延参军刚刚来到南熏门下,声称乘坐济南水军之战船,溯河而返。请求补充清水米粮,并准许于城外暂歇一晚,明日入城讨取手诏后,即时奔赴太原。”
宗泽父子互望一眼,相视而笑。
宗泽抚掌大笑道:“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夫立即手书诏告一封,明日我儿可持之,与呼延参军一同前往太原……呵呵,看来,老夫这第二十四道奏疏,可以暂且压下,待你二人回归之后,再重新书写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三国来使
六月十六,与往常一样,狄烈正在给军校生们讲解军队之于国家的意义,以及军队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对于同样是后世军校生的狄烈而言,这些东西都是烂熟于胸的,都不用打草稿,张口就来。
身为军校校长,狄烈并不需要直接上大课讲解战略战术,也不需要亲临现场指导训练军演。他要做的,就是提纲挈领,抓意识形态,指出大方向。那些具体工作,自有原教导营教官,现在的太原军校教官;原夜校讲师,现在正式的军校教员;以及不时从前线抽调轮训的、有丰富战斗经验与车战经验的中、高级指挥官负责。
对于军校这种新生事物,以及从上课、作息、训练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院学的形式,在起始阶段,的确需要狄烈来引导与把握方向。而狄烈对于这个未来军官与班底的摇篮,自然也投入了巨大热情与精力。
悬挂在操练场边缘、那棵盘根错结的古树下的大钟当当敲响,上午的理论课程完毕。狄烈一边走出临时教室,一边满面微笑对围拢在身边的学员们答疑解惑。这时一名卫兵远远跑过来,挺身并腿行了个军礼,大声报告:“陈知府派来信使,有急事请军主速还太原商议。”
狄烈摇头对学员们道:“本想与你们一道去食堂就餐,现在看来只能改天了。”
军校距离太原城三十余里,快马一个时辰可到。三伏天顶着烈日赶路。个中滋味不必细表,想一想就知道了……
一彪人马浑身汗津津从开远门直奔知府衙门前。狄烈甩镫而下,摘下头盔,抹着几乎冒烟的头发,一脚迈进阴凉的正堂,就冲着边上的陈规喊道:“陈元则,最好是有好消息,否则我也让你出门晒上一个时辰!”
陈规笑道:“还好,是有好消息,看来我可以免遭一顿罪了。”
陈规身侧还站有一人。狄烈骤然从亮处进入较暗的环境中。一时看不真切,待眼睛适应过来后,定睛一看,大笑近前:“原来是子锐回来了。这的确是个好消息……看来与夏国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这时有仆役送上净手脸的盥洗盆。狄烈随意擦了擦。接过一碗冰镇酸梅汤,一口喝下,赞爽不已:“这龙虎大王倒也懂享受。居然藏有冰窑,这下便宜了咱们。”
陈规笑道:“女真人生长于北国,畏热喜寒,炎炎夏日若无此解暑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