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源回收公司
张金富 (经理) 13270773286
真的如王木匠所说,收废品的也成立公司了,有名片为证,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在三圩人的心目中,张金富可是个“成功人士”,成功得富有传奇色彩。有人甚至把他比喻成一座高高的山峰,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当初,张金富来凤城时是空手赤拳,甚至有些狼狈,打拼了几年,居然有房有车了。现在他回到镇上也风风光光了,这让以前看不起他的人嫉妒死了,也产生了疑问——凤城的钱怎么这么好赚?关于他发财的原因,各种传说漫天飞舞:有说张金富中了福利彩票的,500万,一夜暴富;也有说他在以前采石场打过工,憋得急随地撒了泡尿,没想到冲出个狗头金,黄灿灿的,好几斤重,卖了个天价。不管什么版本,反正都强调一点:张金富发财靠的是运气。也难怪有这些谣言,因为张金富的“素质”实在不咋的,看上去木木讷讷的,“聪明智慧”、“伶牙俐齿”这些词和他是应该沾不上边的。你想想,现在发财的谁不是神气活现、精明强干的?就凭他的外形,想创造奇迹,太悬了。
“其实,我没有这么神啊。”
见我夸他,张金富有些不好意思,脸涨得通红,两只手不知放在何处。
张金富告诉我,说他“有房有车”倒是真的,不过,他的房子是套二手房,七十个平方,车子则是个机动三轮车。呵呵,原来是这么个“有房有车”,我差点儿笑出来。不过,就是这也不容易啊,凤城的二手房一两千一个平方,十多万啊。让我想不通的是,收废品能赚这么多钱吗?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什么时候我要去他的公司看看,取经学习。
和张金富分手后,我径直朝二职高走去。二职高地理位置很好,迎春路和青年路的交叉处,凤城两条最繁华的道路从旁边经过——这是绝对的市中心。据说,不少开发商觊觎了这块地段很久,建议政府把学校迁到郊外,在这么个黄金地段搞教育,可惜了。有人草草估算了下,把这里开发一下,弄几个楼盘,效益将是个天文数字。凤城市政府好像并没有见钱眼开,而是我行我素,毫不动摇,还有比搞教育更重要的吗?并且,听老夫子说,政府有了更长远的规划,把二职高迁至郊区,在这里办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精品学校,惠及主城区的千家万户。
近几年凤城职业中学的创业教育搞得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凤城二职高也开设了创业课,学生兴趣盎然。朱老夫子说,很奇怪,这些学生学起文化知识来个个没精打采,愁眉苦脸,“垃圾”得很,可是,创起“业”来,个个热血沸腾,精神抖擞,激情高涨,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学校周围临街的教学楼下全是商铺,好几十间,对外出租。这地方市口好,门市出租总是供不应求。“不挑担子不知重”,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腾出了几间门面房给学生操练操练,自主创业,取了个名字叫“创业园”。朱老夫子以前就领我去看过。创业园里,学生开了许多“店铺”,名字都很有创意,比如“小小手机加油站”,这是个小个子女生办的一个专门给学生手机充电的小店。此外,还有小吃店、饰品店、洗衣店、小书店等等,应用尽有。“老板”、“营业员”全是清一色在校学生,对内对外都经营。下课的时候,创业园里总是热火朝天,人头攒动。据说以前几个女孩子去温泰进货的时候是坐着公共汽车,现在赚到钱了,直接打的去、打的回,说是提高效率,颇有小老板的样子。给我印象特深的别的是有几个女学生在卖她们的“作品”——绣得很是精美的十字绣,篇幅很大,可以用壮阔来形容,放在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面再好不过了,这东西很费时间,千针万线,挺不容易的。十字绣内容丰富,除了人物以外,还和凤城景点有关,比如望海楼、光孝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