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 (第2/4页)

并且紧急征兵后再得万余人,实力以及强征地粮草已经足能保证至少再支撑十日,而能居于寿春城中地,不是士族中人便是对他并不算排斥。未被其外放属下恣意祸害到的百姓,实际上对于袁术虽然不满,却对于曹操他们如此不留后路,摆明赶尽杀绝感到极为地愤怒。

这愤怒不是没有原因的,想原本徐州之事,曹操杀人屠夫之名便已流传开来,只怕此次行如此死围之法,定是要在战后屠城!

这些百姓以及士族们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是统一的。如若真正“围三缺一”。或让他们接受一位新主的统治并非是难事。

“诸位爱卿可有言教于朕,现今情况却是如之奈何?”

袁术此时方显出他未登位前。以及刻意做作时显露出地谦诚之态,此时他倒是真正没主意了。虽然算下时间,若请南匈奴寇于兖州之计较成功,那么现时南匈奴骑兵定然已至于兖州境内,再过得数日,或许曹操便会接得消息回报。

“陛下需得立下旨意,趁夜集中兵力突袭一门而舍弃寿春,以后再作计较,迟恐不及!”

陈纪也是惊骇万分,原本他同样对于若曹操主力去后,无论是本就没有硬拼损耗心思地赵云大军,还是吕布,孙策,都不可能将寿春城在短时内攻克,但城墙如此之快被破坏,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思来想去,却也只有这等金蝉脱壳之计有用。

原因便在于,寿春是为袁术所定之都城,对方将其攻破以后,便已算得将敢于称帝的袁术势力全数击败,而本就不可能一心纠集一处,比若于吕布与曹操,他们便各有着自己和利益冲突以及往日矛盾,当然不可能再去追击于狼狈奔逃的袁术。故而选择撤退不仅能保全性命和部份实力,更能使得联军之势有由此瓦解机会。

由此便可以看出陈纪也并非是无用之辈,他的确有着几分真才实学……

“正当如此!”

“寿春不可久守,陛下请早作决断!”

“文武百官”们纷纷进言,此时尚未离开袁术的,已算是与其一条船之人,故而性命前途交关情形下,先劝袁术不作意气之争,保全实力是最为紧要之事,故而他难得地意见统一,皆是劝袁术听从陈纪之谏,立时在今夜领兵择一门而冲出,趁对方未及反应之前逃于别处。

百官皆表示同意,袁术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意思,结果自然是君臣同心,开始商议从何处突围。

“陛下,臣以为当从北门!”

在众人皆言及从南门孙策,或是从未派出大军参战的东门赵云部曲中“借道”而过时,陈纪却又是口出惊人之语。见得众臣皆将目光转汇,袁术也示意可以尽言后,陈纪再道:门吕布可谓四人中最短智计,他此时只怕还未知道我军在城破之后立时便会突围打算。而曹操与其有隙,未必会选择告之!故而在其无防备之时从此处突围,几有必成之效!吕布更不会第一时间报于曹操知晓。如此一来,我等去远之后,他们更会忙于分赃而无追击之心,至此吾等难处尽解!”

爱卿此言大妙!朕若无陈爱卿,只怕又会走错道路!此计几为万全,便依此行之。张勋、纪灵,你二人立即前去整理士卒,早些使其安歇。并于今夜子时埋锅造饭。饱食后便与朕一起由北门突围而出!”

明白这是一个难得好计策的袁术立时反应过来,直接便拍板作出了最终决定,而他地这个决定,也果然出乎于包括曹操在内的围城之军意外。

由于与吕布之前的不愉快,故而当日下午将城墙攻破之事曹操只是传令送于赵云,孙策两处,同样曹操也认为吕布有“战神”之名,目光短浅的袁术应当不会选择从北门冲出,但为防万一他还是留了千人于此监视。

有如此情况。一方为求生存,一方几无多少戒备,吕布也并未用陈宫提醒之多加强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