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天命(二) (第1/2页)
“都少说几句吧,温卿灭了燕国,为我大魏开疆拓土,朕要赏温卿,大大的赏!”
元孝文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群臣纷纷闭上了嘴,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元孝文靠在龙椅上,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温北君身上,“温卿,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
温北君心中一凛,他深知这赏赐背后的深意,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沉吟片刻,单膝跪地,沉声道,“陛下,臣承蒙皇恩,已身居高位,实在不敢再奢求什么。此次灭燕,全赖陛下英明决策,将士们浴血奋战,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若陛下一定要赏赐,臣恳请陛下能厚恤战死沙场的军士的家人,让他们的英灵得以安息。”
元孝文微微点头,“温卿心怀将士,实乃我大魏之幸。朕准了,所有战死的将士,赏白银百两,免其子孙十年徭役,其余将士免其子孙三年徭役,姜穆。”
被点到名的老尚书打了个哆嗦,只不过这次旁边没有玉琳子搀扶着他了,他只能颤颤巍巍的向前一步,“臣在。”
“你们工部弄清楚名单了,不清楚就去找兵部,一定要把朕说的事落实下去,要是有办不妥的地方,朕肯定革了你的职。”
“温卿,你立下如此大功,朕不能不赏。既然温卿打下了燕国,那封温卿为燕王何如啊。”
“陛下万万不可啊!”
带头跪下的是礼部尚书谢辞。
“温将军是有大功不假,可于国于礼,此举都不可啊!”
伴随着谢辞的是朝堂之上山呼海啸的“请陛下三思啊!”
元孝文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看向谢辞,声音沉了几分:“谢爱卿,说说你的理由。”
谢辞叩首在地,额头几乎贴到了地面,声音急切又带着几分惶恐,“陛下,自古以来,封王之事皆极为慎重。王爵乃国之重器,非皇族血脉,鲜少封王。温将军虽立下灭燕的不世之功,但若是贸然封王,恐会引起朝野震动,让众人揣测陛下对皇族与外臣的亲疏之别,这于皇室威严有损啊。再者,燕国虽灭,但其旧民尚在,封温将军为燕王,在燕国旧地易生误解,以为是另立一国,不利于大魏对新领地的安抚与治理,恐生祸乱。”
元孝文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过,看着那一片跪地恳请的大臣,不动声色。
温北君依旧单膝跪地,神色平静,可内心却也在这突如其来的争议中泛起波澜。他明白,这封王之事,远非表面这般简单,背后牵扯着朝堂各方势力的博弈。元孝文此举绝不是为封他为王,元孝文很清楚温北君站在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因此在朝堂上提出封温北君为王会得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反对,而且是名正言顺的反对。
贺熙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谢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温将军之功,不可不赏。若不重赏,如何激励后世将士为大魏效命?封王之事可从长计议,但眼下必须有足以匹配温将军功绩的赏赐,以彰显陛下对功臣的恩宠,稳固军心民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又泛起一阵低语。有人微微点头,似是认可贺熙的说法,也有人面露不满,依旧坚持反对封王。
“贺相此言差矣!”
温北君扭过头,是先前说过话的宋瞻,今日这天官宋尚书不知怎的,又蹦出来,似乎是非要和温北君争个公道才肯罢休。
“天下谁人不知贺相你和温将军的渊源,温将军族兄,不正是贺相的师弟?你二人怕是同宗同门吧,只是我大魏向来容不得此等结党营私之事,还望贺相理解。”
宋瞻随即一拱手,“陛下,臣以为,温将军是有功,可温将军年纪轻轻就已身居侯爵之位,掌虞州之地,已是陛下开恩,而今得胜不过是偿还陛下恩情而已,又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