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3/5页)
刘晔身后偏右方有一块约有七尺长,两尺宽地大木板,这些士族们方才入门时还颇有些惊讶,今见陈群执笔在其上书下“一亩百石”四字后,这才明白原来却是为了记录信息,并着为他们算帐来的。
“然后,以百亩为例,实际年产应为八千石左右,综合两季所得,是为一万五千石实际产量。至于诸公所得,便以八成为例,最终为一万二千石,而其价值以现今市价三十钱一石计算,应有三十六万收入。以百亩为单位,诸公自己算下一年又能得多少钱财?”
刘晔虽然说得数字不少,但都是可能简单算出,而陈群也不急不缓的在板上书写出来,让众人皆可看个明白。
实际上,就算这些豪强收取粮农们九成所得,百亩一年也不可能得三十六万钱,原因便是务农地百姓们知道自己无论多努力,还是不能为自己多留些粮食,温饱难以保证,务农积极性自然不高,故而索性少收少缴。
这个问题刘晔不说,他们自己也心里有数,对于刘晔最后想说的话,他们更是好奇起来了。
“徐州四战之地,两年间曹孟德来攻,百姓流亡,田亩受损极众。实话与诸公明说,若不采取必要手断,这种局面并不会少,比如此次袁术来攻……故而,今次本牧便为宣布一事:徐州需扩军,再招合格兵员六万左右,如此方能足够保全住大家利益不损!”
先和这些士族说所得,在他们疑惑盘算为何实际所得差距极大时,刘晔突然跳转话题,借曹操和袁术先后来攻,引出必须征兵,以此来让其不会再遭受不必要损失。=……=刘晔这句话一说。顿时让士族们明白过来,若他们不让步,刘晔的征兵效果……
原本便是百姓皆被束缚于土地之上!
有实际例子在前。他们当然不会认为刘晔是在危言耸听。而召他们到一起来,用得也是商量的语气,算是顾忌到他们面子和利益,所以士族们虽然依旧有些不乐意,直在窃窃私语却也没有直接跳出来反对。
“征兵是必须的,但今日主题却并非如此……”
就在这时,刘晔突然又抛出这句让场面立时静止的话语。
“不是征兵?”
士族们看着刘晔平静如常,颇有些莫测高深的模样,再经过两番波折皆是心中好奇之意到达最顶点,不知道刘晔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本牧有意与诸公互利。具体如下:先重新丈量田亩,依照往年平均产量,田地所属等等一并登记在案;其次,所有田地交由州府统一安排生产,也就是全面实行屯田制,其生产所得上缴五成;最后,依先前各位报备资料,每年由州府统一付于平均产量四成。州府从中得一成,而多数还于百姓,使其能够休养生息。并且择中精壮为兵,必可保持此种所得利益划分长久延续下去!”
刘晔一气说完后,便不再多言,只看着下面果然面色各异。纷纷交头接耳,逐渐响起一片嘈杂声响的士族豪强们。
其实。只要稍稍精明之人,就会明白刘晔所说重点,不在于表面上他们士族所得从**成降为四成,而在于实际所得多少以及能否长久保证问题上!
因为农民的消极怠工,故而实际产粮数量并不高,若以此来计算他们反而可能有多收入!
“明公信义之名,中原皆知,吾等愿意合作!”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先赞成地竟然是赵家族长。
“正式手续。本牧亦会以文书明!”
刘晔轻轻点头。再补充了一句。此话一出,顿时又连续有几人起身表示同意合作。
想刘晔讲信用之名。实际上由于代郡商会地存在,在这些多有利用自家优势经商的士族中,是早有流传地。何况他还明确表示并非“空口无凭”,而是白纸黑字的明文约定呢?
张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