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5页)
沈坛主,甚而朱元璋对他道沈万三在他在,沈万三亡他亡。
本来白师爷是要一直跟着沈万三,只是前些日子那人经商癖好再度发作,早早的揽了些船出了海,他闲的无趣,便只能回到朱元璋身边。
当然这其中内情,宋青书等人是一概不知的。宋青书同沈万三交好,所见又多是沈万三深情交付难以收回,心里不免对朱元璋有些疙瘩。然而在朱元璋看来,他对沈万三却是仁至义尽,父母之仇不可忘,然而沈万三待他一片好意却也是真实。因得到最后,朱元璋也只能对沈万三不冷不热。
“教主也当真是少年英雄,”朱元璋大概是心情确实很好,闲暇之余竟然和别人开起玩笑来:“连敌方郡主都被他迷得七荤八素的,汝阳王虎父无犬子,可惜就败在生了个丫头。”
白师爷也忍不住微笑,他虽然喜欢宋青书那个青年,却还是同朱元璋更为深厚一些,道:“敏敏郡主也并不是那么不堪,”他冷酷而傲慢的点评:“多少也曾经给我们出过不少麻烦,只是如今她一门心思用在那些少女怀春上面,不得不说,教主当真是出了不少力。”
他二人不冷不热,说的都是私密。只是听话语里,竟是已经同元朝廷汝阳王府内的赵敏勾结起来一样。
说起来,确实如此。宋青书同张无忌前去苗疆,自从在武当山下将护卫遣回总舵之后,消息被刘伯温得知,便寻了个由头去找朱元璋,原本朱元璋就一直对明教教主之位存了个心思,刘伯温是知道的,他虽然是宋青书推荐的,却在见了朱元璋之后大为称奇,只觉得此人必能成为明主,而自己便是周公诸葛之流,因此两人倒是关系非同一般起来。因得这一开始还惹沈万三不快,当然这是闲话。
朱元璋本就一直觉得自己虽然能领兵打仗力抗元军,在教中却一直是下层十分不忿,甚至这已经算是他的一块心病,听了刘伯温进言之后大为兴奋,当即便邀了刘伯温入席,二人共同商讨了一夜,刘伯温本是个最为心思玲珑的人,他左思右想,最后拍案,利用探子所报的赵敏对张无忌的心思,命人给汝阳王府送去张无忌同宋青书之间扯不净的关系的消息,更是附书一封,只道到时明教内应,同她们如何如何,便可除去宋青书,让张无忌天下无可依附,只能转投汝阳王府,一举两得。
赵敏也不是愚钝之人,较之其兄她恐怕聪敏更在其上,因此嘴上假意答应了朱元璋合作的请求,暗地里却命人速速召回成昆师徒二人,以求能启用江湖势力牵制明教。可惜鞭长莫及,她虽聪敏,却不知千里之外,成昆同陈友谅,又是一番恶斗。而成昆更是不幸身死,曝尸荒野。
因此,江湖上从来不乏流言,宋张二人之事却在之前毫无踪迹,等二人前去云贵流言方才甚嚣尘上正是明教中朱元璋伙同汝阳王府等处的诸多探子所作,往往点火之时只需一两点火苗,待到最后星火燎原,已经是宋张二人难以控制之势。
虽然应了朱元璋的请求,赵敏却还是同其父商量了一番,最后只道这明教中人好生目光短浅,竟先开内斗,因此也并不如何将朱元璋放在心上,却不想朱元璋乃是因为野心太大,方才在此处壮士断腕——倘若他日自己抗元成功,那张无忌同自己该如何排座?还不如趁着机会,先一绝后患。
正因如此,宋青书前番所作的推理正是完全正确,那杀害灭绝以及丐帮帮主的凶手,并非他,而是汝阳王府的世子,王保保。
然而此时,除却前面即将赶到的赵敏,以及完全不急的朱元璋,在前往宋青书张无忌遭到围堵的地方的路上,还有一拨人在奋力追赶。
那边是之前,被朱元璋丝毫不放在心上的杨逍范遥等几人。
他们虽也是江湖人士,却都行为怪异,常与常人相悖,因此对江湖上人人深恶痛绝之事反而看得极开,因此对教主的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