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3/5页)

卓良成前去元军求和,然后假意投降,从一开始便是订好了的计策,其意只为了能够深入元军之内。没想到却偏偏有些自以为是的江湖侠义之士,先行将他京中家眷尽数杀死。至此,卓良成只可谓是含冤莫白困苦难当,然而到底大局为重,虽心中疼痛难忍,却只能强忍哀痛,并且以此为凭据当做那苦肉计,进一步获取汝阳王等人的信任。

之后卓良成屡战屡胜,深的汝阳王宠信,至此已算是大半成功,哪成想正当他准备着手联络宋营进行反攻之时,自己却在中军帐内,被人看下首级抛入江中身首异处,落得个死无全尸。

还是武林人士!

之后,宋军更是一蹶不振,不久便亡国,那最后的皇帝被陆秀夫带着从崖山跳入海中,卓良成也自此遗臭万年。

宋人不知他苦心经营,元人不知他本为间谍。

卓清远便是他的亲孙,当日卓府遭到血洗,他却正被卓良成一位旧交好友带出府去夜市游玩,等知道卓府内的惨事之后卓良成那位好友便将此人带走,以期能给他留后。原本只等着有朝一日能将清远带给远在元军营地的卓良成,却没想到到最后竟然是落得那般下场。

这位卓良成的旧交不是他人,却是一位武林人士,他因的事情到了最后,百般无奈之下,只能登上武当,将好友之孙,交由武当抚养。

原来卓良成在朝中虽是势单力薄,在朝外却是本身就身份晦涩,他原是中土明教当初一手创立者之一,凭的也不过是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到最后却惨遭同胞杀害,着实讽刺。那旧友也是明教中人,虽是因此对武林正派恨之入骨,却到最后也不能不讲尚且年幼的卓清远送上武当,只盼他能安然长大,莫要经受世事挫折。

没成想,到最后竟是连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再说卓良成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这“间谍”身份却是未能被元军发现,因此当汝阳王知晓清远乃是旧人之子之后,当下便将他迎入王府,多加照看,以期弥补当日对卓良成护卫不力之罪责。

因此,卓清远自因缘巧合知晓自己身世,又被汝阳王这般善待,于他而言,身份着实尴尬。

汝阳王因当他是故人之子,自己也是详细的将卓良成如何弃宋投元以及最后被人杀害的所有细节都告诉了卓清远,只是说话间多少隐瞒了部分事实美化了另一部分,其意只为让卓清远也能替元效力。若不是卓清远先一步自他人处知道自己的身世,恐怕听了汝阳王的说辞,立刻要对汉人恨之入骨了。

之后卓清远自然成了汝阳王府继赵敏和王保保之后的第三大助力,只是他自己略略有了成绩后便不太乐意再被拘谨在汝阳王府,从汝阳王那里说了声,便将赵敏那绿柳山庄挪作己用。赵敏同他管的范围不太相同,平日里不过点头之交,因此也不怎么在意,便应了下来。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本都与他无关,汝阳王待他那般,他也不好如何薄情,汉人待他卓氏那般薄情,他却也不能寡义。帮汝阳王,乃是还他恩义,帮明教,乃是因旧有因缘。那日同张无忌立下协约,只是为了替祖父和卓氏洗白冤屈,然而要他因的这样就拆穿一切赵敏和汝阳王所作的计谋,却也是不能够的。

因此,他也只能是袖手旁观,最多传传消息罢了。同张无忌合作之意,更多的却是在宋青书。

一日未找到师兄的尸体,他便一日不死心。

那日因为赵敏自告奋勇,他也素来知道此人对那明教新任教主张无忌极感兴趣,便放手让对方去了武当——其中多少有他怕自己上了武当,反而会控制不住露出马脚之意——却没想到赵敏找的那人不知是发了什么疯,竟然枉顾原本的计划将师兄推入崖中。虽然事后赵敏道她已经惩治了那人,但是据别人报告说赵敏是在师兄被暗算后立刻飞身一掌将那乞丐击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