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4/4页)

是,这人居然什么都不信。这在古代,什么都不信的人可是很难找的。同是在八月,又一船人经过长乐往夷澎湖,然后送去龙城。王动本来要跟着郑和再下西洋的。但这次他又有点犹豫了,到底是陪永乐去征讨蒙古,还是跟着郑和去非洲看看。

王动在犹豫的时候,永乐也在为人力资源的事情操心。东南西北到处都要用到人,北面不用多说了。明年春天开打。朱棣本人亲自带兵,这样一来。东南西就一定要有人去镇场了,这人必需是个极为忠心且能干的,数来数去,点到了姚广孝身上。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姚广孝也跟着同去了,这本来就是王动在书上读到过的。本来以为他加入了郑和的队伍之后,又带去了这么多人,基本上永乐应该能放心郑和了,不需要姚大人再出马了。结果他还是没能改变历史,但他从郑和那探听到消息之后,王动还是有点紧张了,原来问题不是在他和郑和,而是在这时局,特别是北方的局势。姚广孝可不是普通人呀,普通人王动自己能对付,级别高点地,在郑和的配合之下,王动也能搞地定。但姚广孝这个人,估计连郑和本都搞不定。

所以的计划全被打乱,王动还想回长沙一趟的,这下都不大可能了。八月底,在王动派出去的都陆续回来之后,他先行出,离开了南京从陆路去了苏州。

路上第一站是龙山,这个与占城龙山同名地地方就在京师南五十里处,这里是肖勇成长起来地地方,如今的龙山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泥灰场了,而是一个泥灰场,一个铁匠作坊,一个瓷窑,还有一个玻璃窑。

虽然肖勇离开龙山远赴西洋,但走了一个肖勇,千百个肖勇又站了起来。以至于,王动在龙山居然没有看到一张熟悉的脸,结果还是那道观里的道士,王动有点眼熟悉。

知道大掌柜王动要过来,龙山热闹了起来,方方面面都在借这个机会拉近与王动的关系,王动这会成了红顶商人级别较高,楚王那都在传要封他一个国商的身份。

玻璃的产量跟不上,瓶杯之类的也有产出,块状地也是有,这是王动准备用来做眼镜的,片状的面积不是很大,镀银的技术是绝秘。目前大明朝市场上还没有这些东西,前面囤的货全装船跟着郑和走了,还有地则让董标地手下从陆路贩去鞑靼瓦剌,先赚外汇。

清尘道长跟了王动之后,也给王动打开了一扇与道士合作的门,龙山之行也是颇有收获。自从王动投钱给了茅山道观之后,这会茅山道观里地香火旺了起来。所以说,还是要包装,道观修的气势宏伟,加上时不时的搞些宏法的活动,游方的道士也多了起来。知道王动又要南下,这次跟着去帮忙的道士多了,王动选了五人带上。

王动一行人到了长乐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中了,郑和这会已经从南京出往刘家港去了,商船这会虽然跟在了大队的后面,但却不去日本,而是直接南下长乐,在长乐装货整队后,再一起南下。

这些天,大量的水师船只往舟山而去,王动则是到了夷洲,很难说,郑和会不会带着姚广孝到台湾走走,而这会的高雄和基隆已经有模有样了,这就是白纸的好处,可以信手涂鸦。夷洲本岛出的水泥和砖瓦已经把当地的码头和炮台弄的很吓人了,这可千万不能让姚大人现。

夷洲已经按着王动的规划,开始大力展种植业了,水稻和甘蔗,红薯的引进,一下子解决了夷洲的粮食问题,管峻已经拍胸脯的保证,明天可以提供一万石的粮食。夷洲的少数民族开始慢慢从山里走出来了,管峻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搞定了这些人,行医。

而且他还请到了一位让王动目瞪口呆的大人物,沐讲禅师张定边。张定边在福建行医已经很多年了,这会他算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