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4/5页)

时?楚国一灭,天下一统,王上开三王五帝所未有之功业,实是开天辟地以来之大事,周冲有幸得与盛会,实是激动难已。”

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从中央权力有限的分封制进入了中央集权时代,开创中国的大一统格局,就是到今天我们依然生活在秦始皇开创的统一格局中。周冲深知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自然是极力促成。只要楚国一灭,统一大业就会实现,任谁都会激动。

尽管韩非尉缭他们对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没有周冲认识得深刻,但是他们知道天下一统的重要性,天下一统就差一个楚国了。他们的心情和周冲一样激动,齐皆附和,道:“周先生言之有理,周先生所言正是我等所想。王上,早定大计吧。”

秦王扫视众人一眼,猛地站了起来,很是愉快地踱了几步,才道:“说得好,说得好!你们是这样想的,寡人又何尝不是呢?周先生说连饭也吃不香。其实寡人一想到五国皆灭,独楚国飘摇在外,连觉也睡不着,往往是深夜醒来,就想楚国是不是该灭了?灭了楚国,天下就统一了,那该多好。我们想到一块去了。寡人就不说那些漂亮地废话了,就听你们的奇谋妙计。欲定南方,必须稳定北方,李牧将军先说吧。”

欲定南方,必须稳定北方可圈可点之语,正是考虑到北方的重要性,秦王这次把李牧和王贲召回来,却没有召蒙恬回咸阳,而是要他坐镇北方。暂待李牧之事。

李牧知道今天的商计将会名垂千古,也不客套,直接道:“北方若不稳,南方则难有所成。李牧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宿兴夜寐。赖天之幸,王上威德,北方还能保无事。”

秦王赞同道:“北方能稳,李牧将军功莫大焉,在将军的指挥下三军用命,胡人不敢侵边,寡人甚慰。”

王贲透露一个惊人消息,道:“王上有所不知。李将军正在计划一场进攻,估计就在王上平定南方之时,我们会向河套之地进军。一鼓而下河套之地,来个南唱北和。”

“那好啊!”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河套之地可是华夏的心腹之患呐,从这里出发,不出数日匈奴骑兵就可以饮马渭水。只是南方未定,寡人是一忍再忍,寡人一直在想,只要南方稍微稳定,寡人就会腾出手,收复河套之地,彻底解决这一心腹之患。李将军若是在寡人平定南方之际能够拿下河套之地,实是功莫大焉,不仅仅是对大秦国对寡人,而是对华夏立下了一件千秋大功。”

当年秦始皇在灭了六国之后,毫不犹豫地出兵河套之地,收复河套之地,其实是从战略上考虑的。有一句话说“黄河九曲,唯有一套”,意思是说河套之地是黄河流域最为富饶之地,匈奴盘踞此处,向西可以直攻关中之地,向东可以直下中原,对于华夏来说在战略上处于不利之境地。

正是从这点考虑,秦始皇才果断出兵攻占河套之地,从根本上解除了这一威胁,盘活整个战略。汉武大帝北击匈奴,为了收复这一地方,花了不少精力,最终利用卫青的骑兵军团千里奔袭而成功,一举改变整个战略形势,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后来漠北决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收复河套之地是对华夏做的一件大善事,使得华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地战略地位,然而他的这一举动却倍受后人讥评,特别是那些读书人更是骂得一无是处,实是可笑。这些读书人骂人是有一套的,却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困扰中国数千年的北方问题,那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往就是以河套为基地侵扰中原。

周冲深知收复河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引导道:“王上,周冲以为若是收复河套之地,应该在这里筑城,建立永久性的战略基地。河套之地土肥草美,是匈奴人饲养马匹地地方,大秦也可以在这里设置马场,饲养马匹,为组建大规模的骑兵打下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