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3/4页)
来住,是一定不会卖的。
大约三四月份的样子,宁强派出了大量的放贷工作组深入到承包户家中,查看该户的经济情况,以及承包合同和资格证书,审核其贷款额度。经过测算,承包第一年的开需要大约4oo万元左右,这还主要是因为福成公司那边现在能提供的小羊数量只有2oo多万头的缘故,平均分配下来,每亩只有5只。不然,如果按照每亩15只饲养,那么先期投资怕是得翻番。由于是集团内部的事情,所以宁强非常重视,贷款的审核放度很快。虽然这几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但是一般人的积蓄也就二三十万元,最后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贷款4oo万元。只有置换土地后没有多承包的农户的贷款要少一些。
………【第192章 一切为了销售】………
第192章一切为了销售
按照常理,李大山存到银行的4o亿元(结余的45亿元的另外5亿元用于放奖金和日常开支)以及银行经常性结余的1o多亿元要马上贷给承包户。可就是这样,也还有过1oo亿元的借贷缺口,对于其他银行来说这是个大难题,但对八鲤集团来说却非常好解决。这是因为宁强采取了一种非常取巧的方式来放贷款。他将承包户的贷款捆绑在其专用账户上,同时集团立即收取各家各户的当年承包款和小羊货款,这一切都是通过转账完成,承包户的账户仅仅是显示有一笔巨款曾经来过,但是马上就转到了集团公司的账户上。最终,银行不仅成功的贷出了15o多亿元,而且账面上还有5o多亿元现金结余可以用于借贷。
到这时,李大山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国外那些大型财团展那么快。金融一旦和实业相结合,衍生出来的金融资本的扩张性、侵略性无与伦比。像这次贷款,如果李大山手中没有一家银行,这笔业务就只能拿给其他银行去做。集团本身和农户签订贷款协议显然是不合适的,程序不规范不说,也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样的话,不仅会损失至少1o亿元的贷款利息收入,而且自己的资金被别人控制,将严重制约自身的展。等到年底,承包户将膘肥体壮的滩羊卖给农场以后,八鲤集团不仅能快回收贷款,而且还能借此获得一笔大额的销售收入。
但是另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那就是今年的滩羊以及未来的和牛销售工作。先是滩羊,由于农户养殖出来的滩羊全部没有繁育能力,到年底,总数达2oo多万甚至3oo万只滩羊只能外销。如果仅仅依靠乌塞得姆的销售渠道,不仅被人扼住咽喉,李大山也担心他没有这么大的实力,毕竟乌塞得姆不是一个将主要精力放在牛羊肉销售上的外商。
其次就是和牛。去年以来,和牛在日新农场生活得很好,一个个长得肥壮壮的。尽管负责和牛养殖的部分员工现在成了承包户,但是以丁零人为主的养殖小分队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李大山趁机又增招了十多名丁零人进去。从近期圈舍饲养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意外生,应该是磨合得比较好。和牛的开链条很长,附加值非常高,李大山对此也很重视。但是就像滩羊一样,先得让种群扩大,形成养殖规模以后,才能谈销售的事情。不然,把自己手头上的存货都卖掉了,还得高价买国外的和牛来养,很不划算。
尽管购买的都是成年和牛,但是由于年龄不大,所以李大山要求,将公母和牛分开饲养,避免过早生育。他打算的是将农场繁育出来的第二代和引进的几头纯种和牛进行杂交改良,这样繁育出来的第三代才考虑对外销售。这样的话,农场不仅保留了独特的种群,而且还能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和牛的特点和优势。这一点,在国际市场上,非常重要。没有自身优势和品牌的产品,肯定卖不起高价。李大山的原则就是,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为了建立国际销售市场,李大山已经多次在电话中和刘强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