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3/4页)

计一旦灾难来临,全世界将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二十亿人面临饥荒的威胁。尽管有自己到时候出手相救,但是李大山不准备白白牺牲自己的能力,也不想让那些从不记恩的外国人平白无故的得到好处,他不仅要在那时高价卖出自己的粮食和肉制品,而且还要帮助国家获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而国内也将有沿海的三亿人面临家园损毁、颗粒无收的威胁,李大山现在储备的粮食全是为西方达国家“准备”的,国内的事情他需要通过另外一条途径解决,只是现在时机未到,他还不准备实施。

在李大山的不断督促下,杨一平带领人手加班加点,终于在半年以后,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见到占地面积达1ooo亩,总投资过1o亿元,多达5oo间的全自动操控储备仓库,李大山突然想起了自己刚到八鲤农场(那会儿还叫跃进农场)的时候,所见到的几个破旧小仓库。只是那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展会如此之快,而且竟然修建了这么多仓库。

仓库建成之后,宁强开始组织从各方面购买到的粮食往储备仓库里运。这些仓库在修建的时候就测算了储备量,5oo间仓库一共能储存9o万吨粮食和5ooo吨食用油。照着这个规模,宁强一共收购了过8o万吨的小麦、大米,以及5ooo吨食用油。由于宁强的突然变招,市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这些实物就被宁强给交割走了。

………【第234章 最后的准备(三)】………

第234章最后的准备(三)

虽然我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在5oooo万吨以上,但是很大比例上都不会上市交易,更不会进入大宗交易及期货领域,所以宁强的这一手甚至造成了很多农产品期货品种的缺失。没有产品,自然无法交易了。而此时,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也像是呼应宁强的这一罕见举动,开始力上涨。短短一个月时间,国际主要粮食产品就上涨了1o%左右。随之,国内市场也跟着开始上涨。在很多人还不敢入市的时候,李大山再次要求宁强购买1o万吨的粮食合约,以填补储备仓库缺口。看着国际粮食市场交易曲线诡异上升,如同李大山预测的一样,宁强想也不想,就按照指令开始操作起来。

整整9o万吨粮食和5ooo吨食用油入库以后,李大山才感觉自己安稳了。这粮食真是一个好东西,有了它,做什么都不用慌了。虽然李大山知道末日危机并不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富有的达国家一定会开出最高的价格,来储备粮食。而任何国家都不会在那个时候卖出自己的粮食,那么他们只能选择购买八鲤集团的粮食。那个时候,李大山想要什么价就可以喊什么价,而且不许还价,还可以要求附加条件。说穿了,就是不平等条约。

达国家的人有钱,除了粮食以外,李大山还准备大量储备牛羊肉,当然只是一般的肉类制品,像滩羊这样的好东西每年都会销售一空,根本储存不下来。幸好现在青绵山下的几万金帐人全都在饲养牛羊,而且全部都是交给八鲤集团销售。按照每人每年饲养出2oo公斤肉制品计算,八鲤集团每年都能收购上千万公斤牛羊肉。除了卖掉一部分,李大山还要求刘善财的肉业公司修建了若干个地下冻库,来储存大量的肉制品。

等到这一切忙完,李大山知道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与一号长取得联系,说服他一起为将来的危机做好准备。由于这一危机并不能用现有的科技知识预测和解释,但是李大山还是打算试一试,至于他们是否听自己的,那就是命运的安排了。

通过乔兴其,李大山还是很快联系到了一号长的秘书,将李大山希望面见长的要求汇报之后,对方答应尽快答复。原以为对方是一句托词,毕竟要见长的人太多,自己什么时候能排上队还不清楚,更何况长的秘书是否愿意将这个讯息传达上去也是一个问题。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