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部分 (第2/5页)

文…贝尔的镜头之中,仅仅塑造了两个人物,丹尼尔…普莱维和伊莱…桑迪,其他所有人物都是为了烘托这两个人物而存在的。

一个从沉默寡言的矿工开始。发迹成为一手遮天的石油大亨;一个则是借助着宗教势力的扩张,靠着卓越的口才,从一个贫苦农家的穷儿子成为了名震一方的神父。

丹尼尔努力工作经营着自己的石油生意,他睿智他机敏他冷静,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而当这种野心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逐渐吞噬人xìng之中的正面能量,任何挡在成功之前的障碍都会被毫不留情地粉碎,甚至于在成功到来之后,这种野心也没有因此而满足消失,掠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生活的本身,最终就失去了控制。

伊莱这位表面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神父,在一次次驱魔的表演之下隐藏的,何尝不是想要掌控一切主宰一切的狼子野心呢?他充分利用了小镇居民的善良无知,靠着卓越的口才和表演天赋将全镇事物掌控于鼓掌,最后甚至离开了小波士顿,去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埃文…贝尔的镜头之中,通过丹尼尔和伊莱之间的三次肢体冲突,将影片之中两种势力交锋一步一步推向高cháo。丹尼尔代表的资本势力和伊莱代表的宗教势力,二者的力量对比一直都在反复交锋着,如同任何政治势力一般,彼此存在着竞争,但也彼此互相依存,在共同的经济或者政治利益面前,前一秒钟的死敌也可以瞬间放下武器握手合作。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残酷,在镜头之中跌宕起伏地搭乘历史前进的车轮,将一切阻挡物都碾碎。这就是史诗。

但‘血sè将至’之所以出sè就在于电影的最后,丹尼尔和伊莱都失去了控制,两个人的肢体冲突将所有一切情绪推向了高cháo,最后以伊莱血染当场告终。这就使得电影从史诗的层面又回到了人xìng的根本上来,将故事画上了一个句点。在现实生活中,资本势力和宗教势力是不存在你死我活的,但是在丹尼尔和伊莱两个人的内心里,人xìng善恶的拉扯却是有一个结果的。那一句‘我完事了’,就是如此振聋发聩。

埃文…贝尔将自己对于历史的感悟、对人xìng的探讨,不动声sè地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之中,他不会告诉你什么大道理,他也不会讲述到底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所有的故事都是如此冷酷而客观,冰冷得让人不由开始打寒战。但正是这一份客观,让史诗成就了佳作!

另外,众所周知,埃文…贝尔是一位出sè的音乐创作人,但这一次,埃文却有意采用了相对而言比较原始的电影语言。比如以大量的长镜头将整个情节一气呵成;比如说那些从地狱里传出的令人窒息的声音,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单纯的古典音乐成为了主流,甚至还大胆使用了一些不寻常的另类音乐和配乐方法,在视觉和听觉双方面刺激着观众的感官。

在那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油井烈火之中,那种宛若来自远古时代部落居民用死人头骨击打而成的巫术音乐,贯穿了整场大火,一直到次rì大火熄灭另一场景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主管音乐也依然没有停止,而是顽固地延续了下去。可以想象,这一音乐的使用并不仅仅是用来烘托场景气氛的,它其实是从丹尼尔…普莱维内心深处发出的地狱怒吼,这种声音一直在召唤着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一步步走向魔鬼的怀抱。但受惊吓的,是观众。

事实上,如果仔细琢磨丹尼尔…普莱维的相关配乐,就可以发现,这种灵魂被用力撕扯的声音充斥了他崛起的前半部分,而进入电影最后的部分时,丹尼尔…普莱维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财富,这种音乐就悄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而封闭的沉默。这种变化无疑渲染出了一个真谛:丹尼尔已经放弃了挣扎,堕入了黑暗,他在那所yīn沉的巨大庄园里过着离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