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4页)
候常常选择视而不见,不会出手相救,惹祸上身,顶多在僻静处低声谩骂两句。
童言 五(2)
王小书入队后第十天,新发的红领巾就被黄须族少年的魔爪撕得粉碎,每天披着红色破布条上学,一路上被人认定成伪装少先队员的败类。王小书书包里的课本也难逃厄运,每翻几页,一个硕大的脚印就会跃入眼帘,触目惊心。王小书在第十天决定去领新的红领巾和书本,带上了伤痕累累的郭强和哈欠连天的小川。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王小书三人组还是被黄须族少年撞见,包围在中学部一个死角里。死角左边的墙上是毛主席画像,右边的墙上是大胡子*的石膏雕塑,正前方的墙上则挂着一幅硕大的标语——强身健体,保卫祖国。王小书还没来得及看房顶的内容,黄须族少年已经蜂拥而上,开始强身健体,老拳相向,围攻好汉郭强。郭强徒劳地挥舞拖把,很快就被打翻在地。郭强双手护头,两脚乱踹,依旧徒劳。后来郭强回忆,当时墙上的毛主席一直微笑着看着他被打。他想到自己的爷爷被枪毙那天,高高在上的人似乎也在微笑?而弱智少年小川则被黄须族少年拿*雕像砸破了脑袋!好在小川已经笨到谷底了,除了流了一地鲜血,大脑状况没有改变。小川蹲在角落抱头痛哭,不是他反应变*到疼痛,而是看到了地上的红色血液。小川从小到大鼻血都没流过,顶多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见到那么多的红色液体,除了哭泣毫无办法。王小书被快速打翻在地,这倒让他看清了屋顶上的内容:高高的屋顶布满水迹,巨大的吊灯摇摇晃晃。王小书感觉总有一天这吊灯会从天而降,砸倒一个人,就像自己现在一样不幸的人。王小书很委屈,自己没有骂过一句人,对黄须族少年总是彬彬有礼,即使是被追杀时,自己还会耐心地劝他们不要犯了嗔戒。可世界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像我这样的躲在远处暗语伤人的鼠辈,只要会伺机逃跑,就永远毫发无损;而像王小书这样问心无愧、坦然面对恶势力的人,反而伤得很重——即便躺在地上痛苦地看着天花板的时候,王小书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弱智少年小川还像影子一般跟随在王小书的身旁,甚至上厕所也紧随其后。王小书看书,小川就入定一般坐在一旁发呆,让人以为这两人是一体的——王小书负责看,小川负责专心思考。十五年后,王小书坐在一堆减价批发的破书中间想念小川,觉得小川当年一定想到一些了不起的东西,可惜他太笨了,说不出来。每一个人的脑子里都在想很多东西,有的人知道自己在想,有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一定能把想的说出来,说出来的东西不一定牛。世界太混乱,我们既不知道谁比我们强或者谁比我们弱,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是好还是坏。一个东西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每个人都有许多人云亦云的理由支撑着自己自以为是的认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整件事情的本质就是狡辩。是非其次,关键要压人一头。压人一头社会地位就高人一筹,说出来的话自己觉得牛逼,狡辩起来就可以颠倒是非,继续压人一头。当你压所有人至少一头之后,你脑子里想的垃圾也会被你自己认为是金子。于是人就开始创造是非,说出的话言不由衷,假装更牛。读书就是为了把各种歪理当做装修材料,用以修饰装点自己的大脑,企图富丽堂皇。其实很可能是漏水漏电的豆腐渣工程。在街上吵架是遭人唾骂的泼妇地痞,在法庭吵架就是维护公平的律师。按理说书读得越多,就可以去越高级的地方狡辩,狡辩得越好越是受人尊敬。可惜书读得多未必可以去高级场所骂街,一字不识的杀人犯不仅不会是被告,也不屑于去当颠倒是非的律师,而直接成为创造是非的法官。至于杀人犯是如何变成法官的,读书人是想不明白的。书读得越多越是糊涂,倒不如和小川一样,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就不会和人狡辩,满脑子自娱自乐,不用自恃清高,到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