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2/4页)
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青衣赋》就是相当感人的作品。在这篇言情小赋中,他真实地坦露了对一位出身微贱的美女的爱情,以真挚的感情,表现了人情与封建礼法的矛盾撞击。蔡邕的散文长于碑记,工整黄雅,多用排偶,旧时颇受推重。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存藏书还有四千多部,蔡邕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论著附合成蔡邕名义的伪作也不少。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任,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蔡邕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关羽当即带着礼物专门拜访蔡邕,蔡邕得知关羽亲自登门造访而且还带来了礼物受宠若惊一般,这么大的人物前来造访,蔡邕倍感意外,他连忙将关羽让进屋里,二人分宾主落座,关羽奉上礼品,蔡邕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蔡邕谓关羽道:“你看看大过年的,本来应该是我带着礼物去造访丞相的,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了?丞相的礼物老夫万万不敢接受!”
“诶?蔡大人俗话说的好‘官不打送礼的’这大过年的哪有空着手串门的,这礼物你必须收下!”关羽坚持道。
蔡邕执拗不过只好将礼物收下。。。。。。。。。。。。。。。。。。。。。。。。。。
来到了蔡邕府上,关羽着实的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整个府上的墙壁上尽是一些书法和名画,而且案几上也多是一些别致的带有各种字体和画的东西,十分的考究,这个屋子都富有一种浓厚的底蕴,此时的蔡邕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的成就颇丰,关羽在蔡邕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他的成就,包括一些诗词、书法还有一些收藏的书籍,全部都是古文,但可以看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作品要是拿回到现代那还了得,那就是无价之宝啊!如果要是能穿越回去,带着这些无价之宝,关羽就发大了。
关羽仔细欣赏着蔡邕的这些作品,不住的点头示意,指出作品的艺术造诣之深,蔡邕则对作品做一番详细的介绍,包括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发生在创作期间的故事,关羽边听边欣赏,对蔡邕的创作予以充分肯定,他不时的驻足观看,仔细推敲作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