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管仲修筑三归台 (第2/7页)

惫。不如向东沿着海路回去,让徐、莒两国承担供给的任务,我们两国就能稍微安宁些。” 申侯说:“好,你去说说看。” 辕涛涂对桓公说:“您北伐戎族,南伐楚国,要是带着诸侯的军队,到东夷去阅兵,东方的诸侯,畏惧您的威严,敢不尊奉朝见吗?” 桓公说:“大夫的话有道理。”

不一会儿,申侯来求见。桓公召他进来,申侯进言说:“我听说‘军队不能停留太久’,怕劳民伤财。现在从春天到夏天,霜露风雨,军队都疲惫了。要是从陈、郑走,粮食衣服鞋子,就像从外府拿一样方便;要是从东边走,万一东夷阻拦道路,恐怕不好打仗,那怎么办?辕涛涂只考虑自己的国家,不是好计策,您可要明察!” 桓公说:“要不是大夫你说,差点误了我的事。”

于是下令把辕涛涂抓起来关在军中,让郑伯把虎牢之地赏赐给申侯,作为他的功劳,又让申侯扩大他的城邑,作为南北的屏障。郑伯虽然听从命令,但从此心里不高兴。陈侯派人送礼物,再三请罪,桓公才赦免了辕涛涂,诸侯各自回到本国。

桓公因为管仲功劳大,就夺了大夫伯氏的骈邑三百户,来增加管仲的封地。

楚王见诸侯退兵,不想进贡茅草。屈完说:“不能对齐国失信。而且楚国只有和周朝断绝关系,所以让齐国能私下拿这件事来显示自己的重要,如果借此和周朝沟通,那我们和齐国就能共享这件事的好处了。” 楚王说:“那两个王怎么办。” 屈完说:“不按爵位排序,只称远方的臣子某某就可以了。” 楚王听从了,就派屈完做使者,带着十车菁茅,加上金帛,向天子进贡。周惠王很高兴,说:“楚国不进贡很久了,现在这么顺从,难道是先王显灵了?” 于是在文王、武王的庙里报告,又把祭肉赏赐给楚国,对屈完说:“镇抚你的南方,别侵犯中原。” 屈完拜了两拜磕头后回去了。

屈完刚走,齐桓公就派隰朋跟着去,把楚国顺服的事报告给周王。惠王对隰朋很有礼貌,隰朋就请求见世子,惠王就露出不高兴的神色,于是让次子带和世子郑一起出来见,隰朋悄悄观察惠王的神色,好像很慌张没主见的样子。

隰朋从周朝回来,对桓公说:“周朝要乱了。” 桓公说:“为什么?” 隰朋说:“周王的长子叫郑,是先皇后姜氏生的,已经正式立为太子了,姜后去世,次妃陈妫得宠,立为继后,有个儿子叫带,带很会讨好,周王很喜欢他,叫他太叔,就想废了世子而立带,我看他神色慌张,肯定是心里想着这事,恐怕‘小弁’的事,又要在今天出现了。您是盟主,不能不想办法。” 桓公就召管仲商量,管仲说:“我有个计策,可以安定周朝。” 桓公说:“仲父你的计策是什么?” 管仲说:“世子危险,是因为他的势力孤单,您现在写个表章给周王,说:‘诸侯想见世子,请世子出来和诸侯会面!’世子一出来,君臣的名分就定了,周王就算想废立,也难办了。” 桓公说:“好。”

于是向诸侯传檄文,约定明年夏天在首止会面,又派隰朋去周朝,说:“诸侯想见世子,来表达尊王的情意。” 周惠王本来不想让子郑出来会面,因为齐国势力强大,而且理由正当,难以推辞,只得答应。隰朋回来报告,到了第二年春天,桓公派陈敬仲先到首止,修筑宫殿等世子到来。

夏天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都到了首止,世子郑也到了,把车停在行宫,桓公率领诸侯去拜见。子郑再三谦让,想按宾主之礼相见。桓公说:“我们这些人在诸侯中,见世子就像见周王一样,哪敢不磕头?” 子郑道谢说:“各位请别这样。” 这天晚上,子郑派人邀请桓公到行宫,诉说太叔带想夺位的事,桓公说:“我会和各位大臣立盟,一起拥戴世子,世子别担心。” 子郑感激不已,就留在行宫中。诸侯也不敢回国,各自在馆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